返回

第4章 沧桑磨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章 沧桑磨难 (第2/3页)

院的工作,在慈安堂的边上开了家医馆,取名为“慈安医院”,雇佣了三四个医生,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生意很好,病人络绎不绝。

    而对于秦笛来说,他的状况变得越来越好了。

    俗话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

    秦笛一出生就四肢瘫痪,但他耳聪目明,具有普通人没有的神识!他的耳朵,能听见三百步内的风吹草动,他的眼睛,能看清十里外飘零的树叶。

    他能听见整个秦家大院所有人说话的声音,甚至能听见远处大街上路人的脚步声。

    他的聪慧远超普通的孩子,甚至超过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因为他带着往生的记忆。

    刚开始的时候,母亲朱婉教他简单的汉字,后来发现这儿子极度聪明,便抱着儿子回了娘家。

    外公朱明成是魔都知名的学者,他给外孙简单测试了一番,见其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顿时又惊又喜,亲自挑选了一些书册,让女儿带回去。

    于是乎,秦笛装模作样的看书,四岁掌握小学知识,五岁看完中学教材。

    随后,他开始读报纸。

    这年月知名的媒体,大都是外国人办的,其中包括“万国公报”,“申报”,“新闻报”,“字林西报”等。

    “万国公报”创办于1868年,它的创始人是传教士林乐知,曾受清廷“钦赐四品”的虚衔,还受过罗斯福的接见。每期发行量1800份,影响力比较大。

    “申报”是由英国商人Eynest Majer于1872年创办的,算是商业化最成功的报刊,被誉为“中国的泰晤士报”。

    “新闻报”几乎跟“申报”齐名,1900年发行量1200份。

    而“字林西报”则是一家英文报刊,主要给洋人看的,华人中只有留学英美的人看,其余看的人很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国人办的报纸,但因为受到清政府的管制,时而开张,时而倒闭,暂时还不成气候。

    因为秦家做纱厂生意,必须了解市场行情,秦汉承又是银行的副行长,所以家里常年订了万国公报和申报。

    通过阅读报刊,秦笛渐渐将眼前的事,跟模糊的记忆结合起来。

    1905年,发生了不少事。

    这年2月,王汉行刺铁良未能实现,愤而自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