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六十章:冷锋的“生日宴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零六十章:冷锋的“生日宴会” (第2/3页)

伤亡惨重。”

    “16日早晨,在日军二十多架飞机轰炸下,日军发动反击攻势,双双激战十几个小时,305团团长唐生海、营长胡雄均负重伤。

    傍晚,51师组织奋勇队攻占张古山主阵地,305团代团长于清祥殉国,官兵伤亡惨重……”

    万家岭战役中,日军伤亡惨重,尤其是第106师团,阵亡人数空前,日军曾经组织对部队进行大规模的空投军官……

    一份份战报从薛柏陵的指挥部传送到豫北行署。

    薛老虎要在万家岭要打一个胜仗,这已经是可以预期了,这一下薛伯陵这只“老虎仔”要彻底的扬名中外了。

    这些天,薛柏陵几乎每天要跟冷锋电报来往,少的时候五六封,多的时候二十多封,薛伯陵的参谋长吴锡祺都戏称,冷锋都快成了薛伯陵的编外参谋长了,他这个正牌的参谋长成了一个专门传递消息的小秘了。

    薛柏陵有什么想法,或者重大决定难以决断的时候,他都会发个电报问一下冷锋,当然,他是个好面子的人,不会直接问。

    但冷锋总能从电报中看出他心里所想,然后给他合理的建议,万家岭能打成这样,薛伯陵的功劳肯定有,但至少有三分之一功劳来自冷锋。

    万家岭一战打的并不轻松,最关键的时候,第74军伤亡过半,老蒋心疼的,想要把74军调回长沙休整,结果让薛伯陵给顶回去了。

    事实上,薛伯陵也是没办法,日军势大,又有空中优势,G军虽然人多,但是在重火力上面完全不占优势,这现代战争并不完全靠人,双方不再一个起跑线上。

    74军是整个战役中的中流砥柱,把他换下去,谁能顶替它的位置呢?

    薛伯陵一时间根本找不到能够替补它的部队,只能不给老蒋面子了,老蒋虽然也知道前方吃紧,也知道薛柏陵这第一兵团司令官做的决定的正确,但是被驳了面子,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冷锋在陇海线上搞了一个动作之外,接下来除了巩固陇海线上收复的县城之外,接下来的时间,大多数是整训军队,换装,还有就是整合麾下的各支部队。

    见识过冷锋的惊人的手段之后,第68军军长刘子亮叹服不已,把自己的部队交给副军长李金田暂为统领,本人则去新乡参观学习长达一个月之久。

    除了他自己之外,两个儿子,刘铁山和刘铁军,一个送去了防空营,一个去了预备军官讲习班。

    从新乡回来后,刘子亮开始对第68军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编部队,培训军官,从68军中挑选近六十名军官前往新乡参加新一军开办的基层军官讲习班,也就是“百校”工程。

    第一期赶不上了,第二期总算是赶上了。

    武汉方面讲精力都放在武汉会战上,也管不了冷锋在豫北的小动作,通过提供武器装备和培训等交流手段。

    冷锋手底下的力量得到空前的增加。

    这种遭人嫉恨的事情,冷锋是从来不让宣传的,悄悄的积蓄力量,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豫北-鲁西在冷锋的铁腕治理之下,渐渐的变成了一个整体,废除苛捐杂税,再强力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清剿匪患,境内居然一下子前所未有的繁荣起来。

    冷锋还宣布无条件的接收黄泛区内的难民,分给他们无主的土地或者租种土地大户家的土地。

    鼓励创办工商业,对吸纳黄泛区内难民工作的工矿企业,予以减免税收政策等等。

    虽然,一开始财政运转有些困难,但只要挺过去,一切都会变的好起来。

    冷锋虽然因为“受伤”的缘故,基本上不在公众场合露面,但是他的意志和制定的政策却被不折不扣的推行了下去。

    老百姓都知道豫北自从来了“冷阎王”之后,没有地图恶霸欺负他们了,也没有土匪骚扰他们了,日子虽然过的清苦些,但是有奔头了。

    冷锋在豫北-鲁西的声望渐渐的高了起来。

    新一军暂时不需要补充兵员,因为,新一军的兵力足够多了,加上还有接受新一军领导的四个警备旅和一个补充旅,后背兵力充足。

    但是豫北-鲁西民众参军的热情不断的高涨,冷锋也不能强硬的阻挡百姓“保家卫国”的热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