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十五章 办学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七十五章 办学堂 (第2/3页)

  “既然如此,还望您老能担任学院的主任。”

    “这主任又是何物。”蔡邕扭头反问到。

    “这主任乃是监督和管理学生一切的职位,若您老担任主任一职定能震慑书院的任何一个学子。”

    “好好……!那我就不再推脱了。”

    子凡办学堂的事,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幽州,而且学院奉行有教无类,所有学生免费上学,幽州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纷纷把孩子送到学堂中学习,当然了蔡邕这个名字可是响当当的招牌,又有何人不想让自己的儿女望子成龙呢。能够拜在如此明士手下,自然想尽办法挤破头脑。

    不过,这么多学生,是没办法一起教学的,年龄上参差不齐,知识面也有差距。

    于是蔡邕则按照年龄把这些学生分为了几批,按年龄分组,蔡邕又找了几个老人,让他们一人带上一组。

    蔡邕又提出“文质彬彬(外表形态和思想品质配合恰当),君子”的主张,认为表里一致才能算是大雅君子,因此,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重。

    觉得《论语》所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的提法在概念上不够确切,所以这里讲的孔子的教育内容,不以“四教”分。

    蔡邕认为学会做人是最基础的,一个人如果品行不好,那么如果他学识再好,也会危害社会,所以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德育,即加强弟子们的品德修养。

    例如,为了使弟子们准确地把握仁、理解仁,蔡邕曾多次详尽地回答过弟子们提出的问题。

    例如“刚、毅、木、讷,近仁”,意思是指刚强正直、果断朴实。

    言语谨慎,都可以说是接近于仁的。他还更具体地提出了孝。悌、忠、信、勤,义、勇、敬、诚、恕、温、良、恭、俭、让,谦、和、宽、敏、惠等一系列具体的概念,丰富并发展了品德修养的内容。他要求弟子们能分清善恶,“行己有耻”。

    “好仁”与“恶不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好恶的感情表现就是“知耻”。

    一日,子凡蹑手蹑脚的走入蔡邕的房屋,生怕打扰到蔡邕,此时蔡邕正在办公,桌上放着几大书籍,正在处理的学堂大大小小的事物把整个人都给挡住了,房屋之中还不时传来踏脚和叹气的声音,连绵不断。

    “不知蔡主任,学堂不知怎么样了,近日可有什么问题!”

    蔡邕一听见子凡的声音,立马放下手中的毛笔,摇了摇头站了起来。

    “学堂最近没什么问题,只是有些学童年龄太小,而教的书籍太过深傲,他们看不懂,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