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也是个春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也是个春天 (第2/3页)

里有段台词说家里还有家用电器——一支手电筒,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但是黄瀚根本笑不出来。

    那是因为儿时的家里穷得连手电筒这样的家用电器都没有。

    电视机在此时离绝大多数小城市的老百姓还很遥远,但是收音机已经差不多普及了,这当然不包括黄道舟家。

    直接的结果就是最爱的娱乐——听评书《岳飞传》都得到处蹭,经常挨白眼。

    一边喝稀饭一边打量熟悉又陌生的家,心里不由得哀叹连连,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貌似有些夸张,用一贫如洗来比喻虽不中亦不远矣。

    春风拂面,阳光明媚,黄瀚背着书包上学堂,书包当然不可能是双肩包,而是张芳芬用碎布打了补丁的单肩挎包。

    这里还得说明一下,这个书包应该是二手甚至于是三手货,是姐姐换了一个大一些的书包后,黄瀚成为了接班人。

    黄瀚家坐落在这个县城的中心地段,距离就读的三水实验小学只有几百米而已,二零一九年,这个位置小区的房价曾经突破一万三每平方米。

    学校相当于就在家门口,十一岁的黄瀚走路去上学仅仅需要五六分钟,当然用不着家长接送。

    其实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是放养的,独生子女很少见,家里有四五个孩子的很常见。

    孩子多,经济条件差,自然难得有几个孩子被宠得如同小皇帝那般,故而自理能力很强。

    基本上没有哪个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因此即便此时校门口的路很窄,后世学校门口经常堵塞得水泄不通的现象根本不会出现。

    黄瀚身上穿着不知到了他这里经历了几手的破衣服,这还是一件冬天填上棉花就是棉袄的夹衣。

    他倒是很淡然,不介意破衣烂衫,只嫌弃衣服太脏,想着放学后自己好好洗洗,收拾收拾,要把一身破衣穿出范儿。

    为了维持这个饿不死的生活水平,妈妈太忙、太累了,黄瀚哪能渴求太多,在有幸重逢的日子里,不但不能给妈妈增加麻烦,还要尽可能减轻她的负担。

    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要想方设法先让这个穷家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