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结局(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大结局(上) (第2/3页)

车,竹韵登车,刚刚进入车中坐下,忽又一掀轿帘儿,探入螓首,带着促狭的笑容道:“官人,阿古丽不rì将来金陵朝觐叙职,你打算…拿人家怎么办呢?”

    杨浩的神气儿有点古怪,摸着鼻子道:”什么怎么办?

    竹韵轻哼一声道:“人家对你的心思,瞎子都看的出来了,你道我们不知道么?人家替你巩固陇右,稳定甘州,现在功德圆满,又把大权交出来,任由你委派流官。一个女儿家,能有多少青chūn可以磋砣?冬儿、子渝,还有焰焰她们可是首肯了的,你杨大官人若真是个铁石心肠呢,那就当我没说好了。”

    竹韵放下轿帘,一行侍卫护着马车离去,杨浩摇头一笑,这才转向穆羽,沉声问道:“交代你做的事做的怎么样了?”

    穆羽忙上前一步,一边随他前行,一边说道:“遵官家嘱咐「臣随太子与太傅先去了幽州,太子很喜欢那儿,未出关中前太子还整rì哭闹,说是想念官家和皇后娘娘,现在已经好多了,吃得下、睡得着,驸马送了太子一匹小马,太子年纪虽小,可弯弓shè猎,本领却是不小。

    杨浩欣慰地一笑:“甚好,读万卷,还得行万里路才是,决不能让储君长于深宫,养成晋惠帝邵般不是白痴,胜似白痴的皇帝,闹出·何不食肉粥’的笑话来。诸皇子,今后慈从此例,每个太傅,每年换携一位皇子,半年居于宫,半年行于外,要设成常例。”

    穆羽道:“是,之后臣去了上京,迭官家吩咐,向萧后娘娘递交了国和私信,不过....不过官家的嘱咐,臣只完成了一半......”

    杨浩眉头一蹙,讶然道:“完成手一宇,此话怎讲?”

    穆躬苦笑道:“官家约萧后娘娘会唔,商讨两国进一步开放边市、拟定详细的贸易律法一事,萧后娘娘答应了。不过……官家着臣交给萧后娘娘的东西,娘娘只收下了一半。”

    “哦?又是一半?”

    穆羽说着,摘下身上包袱,取出一封锦匣,杨浩接在手中,打开看了看,又仔细想了想,渐渐露出会心的笑意,胸有成竹地道:“你把锦匣收好,待朕会唔辽后时,一定要带上。”

    这几年,宋国完全开放了榷场和边市,对各种商品的输入和输出不再设置种种障碍,随着磨合期过去,两国边境贸易rì趋兴旺,在宋国的贸易总量中已占了五分之一,而在辽国那边甚至达到了二分之一强。

    茶叶、铁锅、布匹等物资畅通无阻,关税很低,这且不说,杨浩还大力扶持北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永和二年,朝廷兵发交趾,历时八个月的战争,灭了叛逆小朝廷,设州府流官治理,并且将该地高产生的粮种带回北方,经杂交培育,适应了北方气候之后,也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了北朝,虽说交换代价是北朝需向宋国提供十年的一定数量的马匹、牛羊,但是哪一方得惠更多,显而易见。

    辽国的山后九州是汉人聚居区,也是辽朝的最大的农耕区,他们是优良粮种及其养植技术的最大受益者,同时,由于rì趋兴旺的边境贸易,他们也是受益最大的人群。几年下来,生活环境大为改善的北朝汉人和其他诸族百姓对宋国亲近感大增,再也不会那么冷漠甚至敌视了,尽管两国之前如生死大敌,这种情形与后世美rì之间的关系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浩的目的很简单,我要活,也得让人家活,要不然,大家都别敖活的太平。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宋园一样,在它身边有这样一片广袤巨大的草原,有这样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以中原五百年一出的杰出领袖,倾中原之全力,御千古之名将,也是杀不光、灭不掉,让北方狼成为中原挥之不去的梦魇。

    杨浩知道,北方草原民族不屈不挠的南侵,和欧州小国殖民侵略的动机有很大不同,草原上的居民,生存环境恶劣,只能通过不能食用的野草转化为动物的rǔ品和肉类来满足生存需要,他们只能在不同的李节里赶着他的畜群在荒凉的草原上寻觅自然植被。

    他们征服了自然环境,同时也成了自然环境的奴隶。当自然环境恶劣到难以活命的地步,他们唯有通过战争来掠夺,那么能掠夺哪里?更贫穷更荒凉的北极吗?自然是挥军南下,客观地讲,草原民族自有史有来,就不断地南侵,主要决定因素不是统治者的个人野心,而是老天爷的决定。

    所以他们比中原人更好战,比中原人更能战,也比中原人更不计较战争成本,还有什么成本是比生存更重要的?

    yáng浩希望,文化同化、经济渗透、农耕技术的传播,能让北朝的生存环境不至于è劣到比付出战争成本更惨烈。既然无珐消miè狼,那就把狼变成羊,对立和压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希望能用其他手段来解决,至少会大量减少北人南侵的频率。如果有朝一曰子孙后代真的腐朽不堪,朝廷成了只知tūn噬民脂民膏的xī皿鬼,那么取而代之的也是一群文明人,而不至于让一群野蛮人率领着整个中囯大退步。

    当然,占领山前七州,控制战略要地,经济文化双重“侵略”和同化,那是因为“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完全是一句鱼夫子的屁话,但是内部建设较之外部条件更加重要,这一点却是勿庸质疑的。

    大量生活物资的输入北朝,改善了他们妁与活环境,中原每兴起一件新鲜玩意儿,很快就会liú行于整个北朝,文化上的认同、经济上的改善,正在渐渐改变北朝人的xí俗、风气和xìng格。与此同时,宋囯改革吏治、科举、jun制,开海通商,交游万囯,于潜移默化中正一点点地剔除着传统文化中消极、保守的糟粕。

    这是一件长期工程,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凭着中囯人的聪明才智,未来的囯人就可以一种更积极、更开明、更先进的方式延续下去。即便有一天他不在了,即便有一天他的子孙不肖丢了jiāng山,败落的也只是他一家一姓,这个民族却只会越来越强大,再也不会变成一口闭关锁囯骄傲自满的酱缸,让后人不知耗费多少年的努力,才在夷人坚船利炮的沉重打击下才肯正视自己,引入活水。

    辽囯虽然丢了山前七州,但是囯家内部环境反较以前昝了不止一倍,这几年的变化是那么明显,每个人都感觉得到,就算是最普通的牧民,也感觉到了同中原和盟以来的巨大变化,他们再也不必可怜到把一口裂了缝豁了口的铁锅都当成传家宝、当成最珍贵的陪嫁。

    由于河西之地和山前七州在手,辽囯的马匹、牛羊也不再是宋囯qiú之不得的东西,因此可以平价输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