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很会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章 很会吃 (第2/3页)

水。

    传统的兰州拉面讲究的是“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经过改良后直接将水与灰混合溶解,效果更佳。

    要说这兰州拉面的方法,还是当初李安然在大学时跟同宿舍的兰州舍友学得,甚至还偷学了些牛肉汤的配方。兰州拉面除了面条要筋道之外,最最关键得就在汤底和配菜上。可惜,古代的牛都是耕牛,严禁杀来吃。

    特别是大唐贞观时期,因为隋末战乱的影响,对于农业的伤害很大,各地都在休养生息,谁敢杀牛那可是重罪。好在虽然手头上没有牛肉可用,但头一天熬的大骨浓汤用来做拉面的汤头也很合适,特别是加了香料后又小火煨了一晚上的浓汤,更是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借着夏天的便利,很快就醒好面的李安然三下五除二就用赵二夫妻俩眼花缭乱的手法,拉出了一把细如发丝儿的面条。

    在正常的兰州拉面里,面条也是很有讲究得。不光是选用的面粉和蓬草灰,同时连面条的尺寸也分成很多种。

    毛细,顾名思义,就像头发,其实就有点像细粉丝那样细,也就是李安然眼下拉出来的这种面条。

    细,这个比毛细要略粗一些,大约有香头那么粗。

    二细,这种就有点像一般的炒面条那样粗细了。

    三细,比二细还要稍微粗点,吃起来像吃粗粉条,不过面如果拉的比较劲道的话,这个嚼起来却最有感觉。

    韭叶,顾名思义,这种面条就像韭菜叶子一样宽。

    大宽,这种面条则是像吃麻辣烫的那个宽粉一样,很宽。

    细面条的好处,可不只是口感更细滑,入口之后几乎不用咀嚼,对于商家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这种面非常易熟。只需要在开水锅里涮上几下,就可以出锅,能节省不少的火力。但如果面拉得不好,这种毛细一入锅就会化掉。

    换成是以前得话,李安然还没办法把面拉得像现在这么好。可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了不少之后,却是水到渠成了。

    知道赵二夫妇俩今天会很忙,李安然先给两人各下了一碗毛细。然后用大骨浓汤做汤头,又切了些熏肉和着葱花、香菜以及切成丁的小菜做浇头。这面好不好吃赵二夫妻在没尝之前还不把话说得太死,但光是从卖相上来看,这面绝对绝对能勾起人的食欲。

    “慢点吃,不够还有。说说,此面味道如何?”看着赵二捧着快有脸大的碗在那里狼吞虎咽的模样,李安然笑道。

    感受着细腻的面条在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