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八回 西域平天下归一统 黄河清玉宇呈祥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八回 西域平天下归一统 黄河清玉宇呈祥瑞 (第2/3页)

    “汉军镶黄旗。”年羹尧亢声答道,“现在四爷藩署当差。奴才擅戮大臣,请旨抵命!”

    “那葛礼是新起复的甘陕总督,”康熙回身坐了,说道,“扈从如云,亲兵如林,你怎么就能杀掉他?”年羹尧叩头答道:“军中饿死士卒近千,几次督粮不到,奴才借了大帅的天子剑,诛了他,请旨治罪!”康熙沉默良久,不置可否地说道:“此事暂且不议,你不必归营,就在御营待命,去吧!”

    康熙屏退了所有的人,他想独自思索一会儿。临出北京前,曾屡下密诏给北方各省,全力支援飞扬古。葛礼怎敢如此大胆,公然抗旨?科尔沁和察哈尔供应的六千辆粮车,为什么不用,却用马匹一点一点地接济前线?更令人诧异的,榆林等厅的设置,除自己和高士奇之外一人不知,葛礼又怎么侦得实讯,难道高士奇竟敢泄露么?……一大串的疑窦想得康熙脑门发烫。他站起身来踱了几步,忽然听见外头远处幽幽的一阵箫声,呜呜咽咽十分凄楚,歪着头听了一阵,觉得曾听过此曲,因叫进素伦问道:“是谁在吹箫?”

    “是明珠。”素伦答道,“方才武丹回来,说明珠带着枝箫在那边土坎边上转悠……”说话间武丹已进帐来,康熙便问:“武丹,你听听,什么时候曾听过这个曲子?”

    武丹侧耳细听良久,笑道:“后一半儿奴才听出来了,是那年在苇子胡同魏东亭家,明珠吹的,前半截却没听过!”“前半部是当年在悦朋店何桂柱家,明珠吹的!”康熙又听了一阵,突然恍然大悟,二十六年前初见伍次友,和在魏东亭家聚集侍卫策划清除鳌拜的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他取下挂在帐壁的斗篷披上,一声不响地便向外走,武丹和素伦只好远远地跟着。

    这些日子,全军最不好过的要算明珠了。自打中军缺粮,他就被减成两餐,康熙令全军日餐一顿,却又被人克扣,有时随便丢两个窝头给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明珠经历过很多,并不十分在意,可怖的是跟着监视他的亲兵,待他愈来愈凶,动不动就发作他:“该死的人就该自己去死,何必定要皇上发话?”这明珠像一只落架凤凰,能有什么办法?无以排忧,踱至这焦荒的秋月下,不禁思绪万千,遂靠着土坎儿吹了一阵子箫。蒙眬间昏昏欲睡时,却听有人道:“明珠兴致不坏嘛,是你吹的箫么?”

    “万岁!”

    明珠惊得一怔,一骨碌翻身俯伏在地,说道:“万岁,奴才明珠,不合吹箫惊动圣驾,望乞恕罪!”

    “起来吧!”康熙略招了招手,月光下见明珠瘦骨伶仃,满面憔悴,头发足有二寸余长,想想一个上书房大臣落此地步,不由一阵怜悯,“这些日子断粮,恐怕你吃的苦头更大,难为你顶了过来!”

    “奴才区区之身,何足道哉!”明珠哽咽道,“此次葛尔丹逃逸,全军断粮,乃是人为之祸!”

    “什么人为之祸?”

    “有人想将皇上饿死在草原上!”

    “谁?”康熙心中一动,厉声问道,“你仍想害人么?”

    “臣岂敢!”明珠并不害怕,大声说道,“臣此生坑陷人已多,伍先生、周培公皆臣害死,如今已忏悔不及,哪会再去陷害别人。臣已绝了皇上赐生的念头——既然忏悔而死,皇上应允臣尽言而终!皇上想想,是谁把河北、山西的军粮全部调往乌兰布通的?蒙古有成千上万的马匹,为什么只用一千匹运粮?难道缺粮吗?乌兰布通之战,布置得天罗地网似的,怎么偏偏就走了元凶?——飞扬古一代名将,又怎会有此失漏?若不是有人从中作梗,怎会有皇上这次万里之行!”说罢,竟自嚎啕大哭,“奴才是该死之人……遭逢圣世,本应做贤臣,却做了佞臣……万岁,你杀了我吧……”

    康熙听着,脸色愈来愈苍白,联系南巡时的怪事,他心中若明若暗已有成见。半晌才道:“你……也不用这样。自明日起,有事仍可直接奏朕……”说罢一声不吭径自回帐,布置第二日全力进攻小珍的军营。

    但仗已用不着再打了。第二日凌晨,小珍军营正中寨门大开,穆萨尔和小珍自用黄绫捆缚着至康熙大营投诚,仅余的三千葛尔丹骠骑兵弃刀丢弓,列成队跟在他们后边亦步亦趋,走至康熙大帐前,黑鸦鸦跪了一大片。康熙忙不迭命人解缚,迎进帐中说话。原来小珍以为丈夫已死在清军之手,要誓死与康熙周旋的。穆萨尔绕道数千里,当日才赶回大营,又闻知了葛尔丹死讯,小夫妻本来就不愿与朝廷为敌,一商议便带全军前来投诚。阿秀和小珍本就是好朋友,说起来小珍还救过阿秀的命,此刻姊妹见面,不禁抱头大哭,满帐中蒙、满、汉人见此情景无不凄恻坠泪。

    康熙此时真是喜忧交加,搓手连连感叹,数十年之忧,竟然就这样烟消云散!但两军皆是没有粮食,马、驼已经杀得殆尽,又如何是好?正为难间,年羹尧却道:“皇上想是为粮食担忧?您想,正面之敌一去,飞军门那边的粮食就能运来!今日飞马去传旨,臣料三日之内必有大批粮饷运到!”康熙盯视年羹尧良久,大笑道:“好,好,看你不出,竟是良将之材!你杀葛礼乃是代天行令,朕不加罪,你放心吧!”

    消息一传过去,果然第四日傍晚,两千辆大车满载着小米、高粱米、燕麦、黄米、猪肉、牛羊肉浩浩荡荡自西而来,却是飞扬古亲自押运。清营和穆萨尔营轰动了。各族兵士立时狂欢雀跃,高叫“万岁”,塔米尔河畔一片雷鸣似的欢呼声,唱歌声,快乐的人们不分彼此,拥抱着,舞蹈着,芦笛声、马琴声在草原上空四处飘荡。

    “万岁,你瘦多了,叫你吃这样的苦,臣心里……”飞扬古枯瘦的身躯伏在康熙面前,已是泣不成声,语无伦次地奏说:“……好在葛尔丹总算是殄灭了,粮食也供……供上来了,我的兵……饿死了一千四百十一个呀……”

    康熙双手扶起了他,端详半日说道:“不要哭了,今日是喜日子么!今晚两师相会,还有穆萨尔投诚的军士将佐,有酒有肉有粮,我们痛痛快快地乐一乐!你也是瘦得……朕都快认不出了,回去叫墨菊好好给你调养调养……”说着说着,他自己眼中也滚出豆大的泪珠儿。

    当夜,从康熙的中军大帐到穆萨尔的各个营盘,俱都大设筵宴,多日饿得头昏眼花的军士们在灯烛火把中举酒相庆,酣饮畅食。中军大帐里,康熙为首,傍坐飞扬古,武丹、素伦也破例赐坐右侧,这边下首,端坐着穆萨尔和小珍,却是阿秀相陪,真个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呈现出一派和和睦睦、亲密无间的景象。

    “万岁,”飞扬古乘着酒兴,见康熙高兴得脸放红光,因道,“葛尔丹兵败之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已经夺权为汗,向朝廷称臣。土尔扈特汗是策妄的岳父,也与朝廷握手言和,西蒙古诸部已经绥靖无事。奴才想……”

    “嗯,”康熙听得极专注,见飞扬古迟疑,催道,“说下去。”

    “奴才想,应该效法中原,将喀尔喀诸部政体改为郡守制。”飞扬古道,“如此,中央节制有力,可保西疆永无兵患!”

    听到这话,穆萨尔、小珍、阿秀都是一怔,住了酒,都把目光盯向康熙。康熙紧张地思索着,许久许久没有言声。良久,小珍身后一个雪白胡子的蒙古老人操起了马头琴,颤巍巍说道:“博格达汗,蒙古人是不吃枯酒的。我们很久就盼着能见到您的风采,今天不能闷坐。我叫**,虽是蒙人,和我的公主格格都从了汉姓。我有薄技,愿意献来佐酒!”

    “好!”康熙一时拿不定主意,遂笑道,“听听你的马头琴,宽松疏散一下!”

    **躬身一礼,盘膝而坐,略一调弦,悠扬的马头琴立时响起,却听**唱道:

    雪花如絮扑战袍,

    夺取黄河为马槽。

    灭我名王兮虏我伎歌,

    我欲走兮无骆驼!

    呜呼黄河以北兮奈若何!

    呜呼北斗以南兮奈若何!

    唱罢伏地大恸,涕泗滂沱,举座尽皆唏嘘,康熙听着也不禁动容,因对飞扬古说道:“你说的不行,还是蒙古人自治的好。不过不能像从前那样各自为政。喀尔喀部首领仍可称汗,但要分为四十九旗,军队各由旗长指挥,直属中央。朕还没有想得很仔细,流落关内及漠北的喀尔喀亲贵要回归旧地,分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各类等级。大体就是如此,则喀尔喀就算置于朝廷管辖之中了。这件事回去和上书房诸臣工再详议一下,然后发明诏颁布天下!”

    康熙粗粗一想,这番议论便已胜人一筹:设郡设府,不但**要增加开销,且蒙汉之间极难和衷共济到底,一遇变故,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仍旧要生乱子。蒙人自治,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