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章 TRON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章 TRON计划 (第2/3页)

。在MS-DOS的时代,电脑的每一个操作都必须下指令。现在一个滑鼠动作能完成的事情,在当时要打好几个英文指令单词才能达到。

    于是,看到DOS如此难用的扶桑东京大学助教坂村,靠着对“计算机可以更好用”的热忱,独自写出了一份三百页、名为“TRON”的PC系统规格书。

    后来坂村在东京的一场微电脑应用国际会议上,第一次对世人宣读了“TRON”系统。据国外的媒体报道,当时有来自全球的150多位专家,共同见证了扶桑“TRON”系统的未来可能性。

    当时坂村对TRON系统的理念是:“基本软体,就是软体的平台,是资讯化社会的基础,就该如水与空气一般。”

    而这一理念,比起美利坚比尔盖茨推动的Windows系统要更加得到国际技术机学者的认可。因为相对于Windows和英特尔的封闭商业联盟,TRON从一开始就走的免费、开放路线。

    当时的TRON系统和后来的Linux操作系统有些类似,所有的“TRON“的源代码可以免费得到,所以无论是成本还是安全性以及实际的可建设性,TRON一旦成为计算机系统的世界标准,都会比比尔盖茨的Windows的方案更好。

    坂村在TRON上开放共赢的理念,震撼了当时全球的整个学术界和科技企业圈。

    并由此吸引了几家大型电机制造商跨界进入PC领域,与坂村一起开发TRON系统的个人PC 。

    而日电作为参与其中的领头羊,则是第一个宣布开发出基于ITRON/86规范的ITRON系统。

    当时为了开发出ITRON系统,日电甚至因此放弃了当时早已斥资千万的软体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计划,将所有的精力全都投入到了“TRON”开发。在日电研究人员持续的努力下,第一个“TRON”个人电脑试作机于1987年完成。

    当时,Windows的视窗系统也才刚诞生不久,图形操作介面还处于各家争鸣的阶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不过,那时的系统争鸣主要发生在美利坚,而扶桑因为在美利坚之外有了自己的国产操作系统,马上就抓住了美利坚媒体的目光,成为当年热门新闻。

    与TRON系统诞生的另一个背景是,80年代的扶桑,在芯片产业的地位上也已经全面领先美利坚。

    当时扶桑的芯片产业,在高峰时期占据全球近80%的DRAM(俗称电脑内存)份额,硅谷的英特尔、AMD等科技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被扶桑人追着打,然后被反超,被驱离王座,半导体芯片领域(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成为扶桑企业后花园。

    所以,面对扶桑在系统和芯片上的逐渐独立,看着渐渐脱离自己标准的扶桑操作系统产业正在失控式发展,美利坚的商业寡头和联邦政府最终还是坐不住了。

    因为就在当年TRON失控前夜,美利坚软体业界律师哈威尔公开警告:“一旦TR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