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0章:民谣救世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00章:民谣救世主 (第2/3页)

 毕竟由于《儿时》身为民谣的特殊性,这首歌在海外市场的反响并不怎么样,只能说以YOYI的国际知名度,才有了点加持,处于一个不上不下,不瘟不火的架势。

    当然,形式不同,面向的受众也不同,可能《儿时》的爆火,或许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中的故事吧。

    这时候,几乎全网都在开始讨论起《儿时》的各种有关话题。

    尤其是知乎,一如既往的出现了各种专业数据党,对其展开了严肃的剖析。

    例如现在知乎暂时热搜第一的话题就是:【为何民谣现在成为主流?】

    回答者:John  Beglinn(一个惨兮兮混饭吃的乐评人。)

    为何民谣现在成为主流?其实从广义上来讲现在市面上流行的90%都不算真正的民谣...

    首先,如果你听过宋野,陈宏宇(目前持怀疑态度?),B哥(亦是摇滚雷滚歌手),和国外的迪伦之类的这些人的歌,那么你就会发现目前大火的歌曲,都形式神似民谣,但是词觉得没有“I  can't  always  be  waiting  waiting  on  you“或者“戏子与警察又念起诗篇”这样的层次。

    这和目前兴起的丧文化有很大关系,这几年大家比较吃这套,年轻人觉得这种音乐“文艺极了”开始热爱民谣,但是却又缺乏辨别能力。

    有多少人对民谣歌曲的印象都停留在‘木吉他’,‘白衬衫’,‘那个她’的阶段?

    人们甚至连定义都是模糊的,这就使市场里出现各种臭鱼烂虾然后伪“民谣”出现...从此民谣渐渐演变成为了“烂俗”的代名词...

    从此,华夏民谣领域一片哀鸿遍野。

    与此同时,在我看来,他们会用看似深沉实则狗屁不通的词句来包裹自己的“作品“。

    不过是一群披着民谣皮的假民谣,大红大紫罢了。

    在我的眼里,民谣,要有真情实感,是有思考,有灵魂的。而不是堆砌辞藻,顺应潮流的浮躁产物。

    它,就应该和诗一样,有着灵魂,和属于自己所要述说的故事,而不是老子穿白衬衫,老子多爱她,什么什么鬼的。

    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