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章 于公遗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四章 于公遗爱 (第2/3页)

浇水,两者之间产量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而甘肃这里,根本种不起。

    朱祁镇心中暗道:“环球航海计划要提上日程了。”

    朱祁镇有这个想法,并不是为了什么殖民地开发,也不是为了验证地球是圆的,仅仅是为了美洲的新作物,土豆,红薯,还有玉米。

    这些新作物,对于西北百姓恐怕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只是朱祁镇也知道,远水救不了近渴。

    很多人都觉得明代没有推广新作物,是一个极大的失策。其实这固然是有一点的,但很多人都没有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植物适应不同地方的气候也是需要时间的。玉米,土豆,红薯,并不是到了中国,就是后世成熟的样子。

    这需要时间适应。

    当然如果有人工的训化,是可以缩短时间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也要好几十年才行。

    毕竟农业上很多时间,都只有依靠时间。

    这也是朱祁镇并没有将这一件事情的优先性提的太高,毕竟朱祁镇即便提前弄过来,他有生之年,也未必能在大明推广开来,再加上这还有很多前置性的条件,比如航海技术的发展等等。

    朱祁镇之前也就放下来了。

    不过而今,很多条件都成熟了。

    做一些这一辈子看不见成果的事情了。

    毕竟,到了朱祁镇这个岁数,很多事情见不到成果才是正常的。

    朱祁镇心思依旧放在对甘肃农田的观察上,很快他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甘肃本地虽然说很干旱,但是水利工程并不是很少,甚至更多一些,几乎每一条河都有水渠。朱祁镇这几十年,在水利上下了大功夫。

    从河北水利开始,到将一省三司变成了一省四司,增加了都水司。

    朝廷主持大工程,就不用说了。

    河北水利,黄河大坝,乃至于而今依然在进行的淮河水利工程。这都是国家层面的工程。

    朱祁镇如此鼓励之下。地方官自然要大力推广水利工程。可以说,每一个省或者每一个府,这些年都有一二个水利工程上马,但是地方的水利工程一般都不会太多。无他,这是钱的问题。

    所以,朱祁镇并不觉得,大明水利工程已经密集到了这种地步。

    很多人都不知道,整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种种水利工程,在这个时代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

    朱祁镇刚刚开始还不觉得,但是看得多了,如此密集的水利工程,才让朱祁镇感觉不对劲。他问道:“韩卿,这些河渠都是谁修的。”

    韩文说道:“这都是于公渠,乃是于公在西北的时候,大力修建的,被当地百姓统称为于公渠。”

    朱祁镇一下子陷入沉思之中,想起当年的于谦。忽然说道:“整个陕西,都是这样吗?”

    韩文一副高山仰止的语气,说道:“臣在西北,不论那个府县,都有于公修的

    河渠。西北百姓望之如父母。不过,最密集还是在兰州附近。”

    朱祁镇忽然想起了似乎,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