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四章 田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四章 田制 (第2/3页)

 村到城市之中人口,并不在大明朝廷控制之中。这种城市发展,也处于很无序的状态。

    解放前上海的情况,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苏州虽然没有青帮,但是有打行,同样是帮人解决问题的夜壶。

    这就是为什么朱祁镇翻来覆去都回到一定要废除胥吏的原因,工业化社会与农业化社会的管理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朱祁镇对田制改革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百姓脱离人身束缚,可以进入城市打工,提供工业化的人口。二就是想办法减轻百姓负担。

    毕竟大明百姓总体来说,实在是太苦了。

    但是这两个要求看上去很简单,但其中有种种问题要解决。

    首先支撑大明基层运作的是赋税。

    税主要是夏粮秋粮,赋主要是各种劳役。

    缴纳夏粮秋粮的基本单位是丁,服劳役的基本单位也是丁。

    丁税本身来好说,并不是太重,但是劳役就太多了一点,各种各样的事情。让地方官必须将百姓留土地之上。

    否则谁为朝廷服役。

    虽然总体上来说,北重于役,南重于粮。但是两边都不想让百姓离开土地。

    想要让百姓能离开土地,在历史上其实有办法的。

    那就是一条鞭法,也就是摊丁入亩。

    将丁税摊在田税之中,从今之后,县里再要劳役拿钱雇佣百姓就行了,这一切从赋税之中开支。

    无地的百姓就不用承担赋税与劳役。

    如此一来,县里对他们没有要求,自然有了自由迁徙的可能。人口也没有瞒报的必要了。

    对底层百姓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有这么多的好处,简直是与工业化配套的田制。

    如此一来,就能有很多剩余百姓涌入城市之中。

    只是,这里面有颇多的难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朝廷的负担总是有人来承担的,最底层的无地百姓轻松多了,请想想那一方加重了负担。

    自然是有大量土地的人。

    而有大量土地的人是什么人?是在大明有权有势的人,这些人与大明百官很多人是重合的。

    所以,朱祁镇而今想让百官通过这个办法,并让他们积极执行,可能吗?

    其次,就是一条鞭法,也是有自己的弊端,并不是太适应全国。

    一条鞭法最根本一个改革,从实物税变成了货币税。但是老百姓种粮食,他们是有粮食的,但是他们哪里有银子,必须卖了之后,才能有银子。

    这其中就要被奸商剥削一层。

    而放在朝廷层面,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