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 (第3/3页)

册之上,却只能有一个名字。有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想想就知道这上面要多事了。

    除此之外,还有官田的问题。

    甚至说官田是最开始用永佃制度的,原因很简单,朝廷文武百官哪里有精力关注土地收成,直接将官田的地租当做一种特殊的税种,加到官田之上,跟着赋税一起上缴衙门就行了。

    这也就构成了江南官田重赋的原因。

    官田都是好田地,甚至严禁买卖,但是还是有人卖,本来即便是卖,卖的也是永佃权。但是官府很少直接管理官田。

    就让官田有了二地主,即他将永佃权卖给农民,从中间又抽了一成。

    这也是永佃制度的问题所在。

    在明代永佃制度大抵是一田二主,但是到了清代甚至有了一田三主,一田多主。

    让地主的生产属性越发淡了,反而金融属性,也就是食利属性也就越发明显了。

    这也是本朝为什么要土地改革的原因。

    不清理这个阶层。农民的产出就会被一层层的剥削,最后国家收不上来税,农民不堪重负,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就无法改变。

    当然,这是永佃制度走到末期的时候。

    而今永佃制度正是初生之时,散发着勃勃的生机,特别是大明开国以来,一直鼓励开垦荒地。很多农民都自己开垦荒地,将土地的田底也就是土地所有权给地主,自己保佑田皮,也就是土地的耕种权力。

    之所以这样做,却是因为很多原因,比如说成本。

    开荒是需要成本的,但是真正干活的百姓偏偏什么资本都没有。比如官面上的事情,毕竟有些时候,是不是荒地,不是你说了算,而是官面上说的人说。

    能不能开垦也是要有人出面的。

    这个制度,也极大的刺激了开荒。

    最少朱见濬虽然感到麻烦之余,对这一个制度并不是多反感的。

    就这样朱见濬每日就做不完的事情,即便有张懋等人分担一些,但依旧很忙,一边忙碌一边将江南的大致情况从文书之中看得七七八八了。

    寇深自然也不会真将朱见濬当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吏员。

    在朱见濬埋头苦干一个多月之后,寇深派人去请朱见濬了。

    朱见濬自然也是明白这一点,他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的。

    寇深见朱见濬的时候,屏退左右,相互行礼,自然是以对待太子的礼节来招呼朱见濬,两人寒暄了几句,寇深看着书桌上已经被朱见濬整理过的文书,轻轻一笑说道:“太子的算术很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