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有才之人未必有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 有才之人未必有德 (第2/3页)

元璋叫板了。

    朱元璋修了一堆的劝诫皇子、大臣的XX录。

    朱棣一想不行啊,可我也不想去劝诫皇子大臣,那就修一本劝诫老婆们的《古今列女传》吧,正好先让解缙熟悉下修书的工作。

    因为接下来要修一本超越《类要》的全书。

    用事实告诉老爹朱元璋,你这个儿子比那个孙子朱允炆更能干,你不是要编修《类书》吗,朱允炆没做到,我做到了!

    不仅要比朱允炆好,还要比朱元璋好。

    朱棣自知在武功上无法超越打下江山的老爹,只好在文治上下功夫。

    可文治中最容易出成果守文改制朱允炆用了,且经被朱棣否定,他举起恪遵祖制的大旗来批判建文帝,却不曾想也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

    就只剩下修书这条路可走。

    要让马儿跑,得给马儿吃草。

    让解缙去重修《明太祖实录》和《古今列女传》,好歹要给他点甜头,于是大袖一挥,朱棣将解缙升为翰林侍读学士。

    解缙大喜过望,终有守得云开见日出的喜悦。

    这位大才子经历的起落比较讽刺。

    洪武年间,朱元璋喜欢修书,解缙从中看到一条青云直上的康庄大道:倘若自己领衔编纂一部卷帙浩繁,同时又切合治国需要的大型类书,岂不是一个迎合圣心,从而跻身皇帝核心幕僚圈的绝妙契机?

    可惜解缙恃才傲物疏狂不羁,在政治斗争惨败,最终被朱元璋令其回乡随父读书,并许他十年之后再有大用。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命侍读唐愚士等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可惜不久之后驾崩,修书之事不了了之。

    朱元璋驾崩,解缙担心十年之后再有大用的圣旨落空,顾不得母丧未葬,辞别九十岁的老父,急急忙忙赶到应天城奔丧。

    却被人弹劾他违背圣旨,不顾母丧父老,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被贬到河州为吏。

    解缙愤懑无比。

    贬所凄凉无以忍受,于是写信向翰林学士董伦求救,建文帝下旨召解缙回朝,授翰林待诏——从九品不入流的闲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