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卌三)动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卌三)动摇 (第2/3页)

来的,而是锦衣卫可能接到密奏,然后由王之祯决定是否递呈皇帝。另外,王之祯也不一定不通报高务实,但他可以拖一段时间再说。这时候事情都已经影响到皇帝了,王之祯的通报才姗姗来迟,至于理由那更是随便找一个都行,高务实甚至还要说声谢谢呢。

    至于另一种可能,就是皇帝身边人的建言,这也是很常见的。当然,经过数次内廷权宦被高务实斗垮的教训,眼下内廷之中似乎暂时没人敢对他高元辅有所冒犯。

    自王安之后,陈矩、刘平一派可谓“一统内廷”,而他俩显然没有动机对高务实不利——双方可是二十多年的坚实盟友,而且迄今还是利益共同体。

    那么……难道是郑妃?高务实确实有所怀疑,但事发突然,自己一点证据都没有,现在怀疑也没用。当下最关键的还是让朱翊钧坚定收复西域。

    不过说实在的,朱翊钧刚才引述的那些话其实不无道理。大明和汉唐确实在国情上有所区别,因此要再次坚定朱翊钧决心也有些难度。

    众所周知,汉唐两代曾为了西域拼尽全力,将其纳入版图。然而到了明朝,这一格局发生了逆转。明朝,尤其是明初,国力确实强大,一些开国将帅也可谓战功赫赫,按理说本可重现汉唐辉煌,统一西域才对。

    然而历史却给世人开了个玩笑,明朝并没有收复西域故土。这一历史转折,甚至在高务实前世那个时代引发了不少猜测。

    其实明朝不征战西域,并非是软弱无力,反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

    首都远在北京,国家的经济重心南移,开国之时边防稳固等等,这些都是促使明朝放弃对西域用兵的因素。

    汉朝和唐朝将西域纳入版图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中原免受匈奴、突厥之类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汉朝时,匈奴势力强大,多次南下侵犯中原,甚至围攻长安,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匈奴势力横跨万里疆域,不仅在中原王朝正北方向可以施加压力,从西域方向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为了抵抗匈奴,汉武帝不惜付出血的代价,最终将匈奴赶出了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取得,为汉朝进军西域提供了跳板。

    如果西域落入匈奴手中,中原随时会再次受到威胁。因此,汉武帝决定西出函谷关,消灭西域诸国,确保西域牢牢掌握在汉朝的统治下。

    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收复西域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卫中原的战略需要。唐朝之所以大举出兵西域,也是因为当时突厥汗国的强大对唐朝的边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收复西域后,可以瓦解突厥汗国的力量,保证唐朝北方边防的安全。

    然而,明朝呢?明成祖朱棣北伐取胜后,明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是,明朝的都城南京位于东南沿海,距离西域较远,即使迁都北京,距离西域仍然遥远。

    另外,彼时残元分裂、碎了一地,最大的两股势力也不过鞑靼、瓦剌,对于明朝的中原地区来说,西域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威胁,因此明成祖也没有像汉唐那样担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