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朱翊钧的“足疾” (第2/3页)
的差异。
因为据记载,从紫禁城到定陵的一路上,路途比较遥远,抬棺材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棺材的一角也曾掉到地上,出现了磕碰,这样一来,出现姿势的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
单从规制上来说,孝靖皇后的姿势应该是本来的姿势,因为整体看来,她的整个身体就像是天上北斗七星的形态。
为什么明代的帝后会是这样一个葬礼姿势呢?
对于后世之人来说,北斗七星,无非是北半球天空最常见的星座,斗柄指向北极星,很是普通,大人教小孩子认天上星辰,很多都是从北斗七星开始。
但实际上,北斗七星在古时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很多中国古代的风水、天象,都是与北斗七星密切相关的,甚至每颗星都被赋予了名称,斗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斗柄是玉衡、开阳、摇光,几颗星的方位及运行,对于古人来说,都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
更重要的是,北斗七星还被赋予了政治上的意义。古人认为,皇帝的居处正对着天上的紫微星——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两代的皇宫被称为“紫禁城”的原因,而北斗七星在星宿理论中是属于紫微星垣的,也就是人间帝王在天上的对应物,他们在天上就住在北斗星附近。
既然如此,帝、后才要以北斗七星的形制下葬,这样就更易于他们走到极星天边,为死后去向天上的帝所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
不过这个讲究,似乎是从明代才开始的。朱元璋所葬的孝陵,虽然后世没有开掘地宫,但是从地上建筑来看,并不是像一般的陵园呈笔直左右对称的,而是弯弯曲曲,不成直线。
这一方面是顺从梅花山的地形,因地制宜,但更重要的,则是陵园神道也是形似北斗七星的样子,这在中国的帝王陵里也是唯一的。
所以从孝陵的神道就可以看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格外重视北斗七星的形制,把自己的墓道建成弯曲状,那么万历作为他的子孙,以北斗七星的葬式下葬,也就不足为怪了。
高务实听了朱翊钧这番话,才忽然想起去年自己回京时,朱翊钧搞了个郊迎,当时高务实就发现朱翊钧的右腿似乎有些不受力,只是那时候高务实见他走路的动作还算正常,这才没太在意。
但现在看来,他是真的得了病。
高务实严肃起来,问道:“皇上,君有疾,臣不得不闻。不知太医院怎么说?”
朱翊钧摇头道:“听不太懂,说是什么‘痹证’,又说‘湿浊’,什么‘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什么‘湿浊流注,则气血不畅,而成痹痛’,一群人扯东扯西说了老半天,朕也没搞懂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后朕疼得生气,拍桌子问他们,他们才说这是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常见之病,并无药石可医,只劝朕少喝酒。”
高务实听得眉头大皱,中医的那些名词,他也不是很懂,但是朱翊钧的这个病,从表现上来看,他却知道是怎么回事!
简单得很:痛风!
痛风一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