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专辑制作完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一章 专辑制作完成! (第2/3页)

三首歌,都是属于也会红起来,而且也完全可以大红大紫,但是它们却不会像《姐姐妹妹站起来》那样的吸金,因为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相对偏一的受众群体。

    前者,可以带来销量,后者,可以带来口碑。

    但仅仅如此,这张专辑就太乱了。

    是不是头重脚轻姑且不,至少就一张专辑来,会显得风格相对紊乱,甚至有一种直接分成两半的感觉,无从从整体风格上打造一张完美的专辑。

    所以,还需要一首《送别》来压住阵脚。

    有了《送别》在,五行吾素就不再是一个只会唱快歌圈钱的单纯的偶像团体,以《送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为代表的这后四首歌,就会给她们带来相当好的专业口碑,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真正迎来口碑和销量的双丰收!

    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人们话喜欢讲逼格,到底无非格调的意思。

    而《送别》,就是拿出来刷逼格的。

    只不过,凡事有正面必有反面。

    《送别》这首歌很厉害、很牛逼,不夸张的,在李谦经历过的那个时空里,它是足以和《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并列的超级作品,只不过后两者的主题是民族存亡,这个主题很大,那两首作品的水准也是极高,所以显得地位高高在上,而《送别》则纯粹就是个人情怀的抒发,所以好像是显得分量轻了些。

    但单就音乐水准来。《送别》其实毫不逊色。

    甚至于。句不恭些的话。如果没有国家机器的推广,那两首事关民族存亡的大作品,一旦进入和平年代,平常估计也就只有少数人会去听、去推崇,而《送别》,却是足以凭借民间的自发口碑就能传唱百年而不朽的。

    但正是因为它这样超高的地位、超高的作品质量,才使得只要这首歌一出现,就必然会极大的震动如今这个时空的国内歌坛。那么。作为第一个唱出这首作品的五行吾素组合,就必将迎来更多、更严苛,甚至是吹毛求疵程度的审视、批评、乃至拷问。

    也正因此,从录音刚一开始,李谦就对五个女孩子要求得极其严苛,更是先集中地一口气把快歌录完,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放到最后,进一步为她们培养情绪、培养感觉。

    可事实证明,还是很难。

    而且这跟唱功、跟声音,都没有关系。纯粹就是感情不到位!

    在李谦看来,这首歌很难唱。但也很好唱。它难唱,是因为它是一首慢歌,而且是一首相当讲究的慢歌,对歌手的气息、唱功,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但它好唱,却是因为这首歌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唱功,也不是气息。

    而是感情。

    正如对苏轼词作的那个著名的评价一样,“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是青楼里的那些歌姬水准不够?唱功不行?显然不是!要知道,在宋代那个时候,人家青楼里的歌姬才是专业的!可苏东坡的豪放词,你让几个二八年华娇娇弱弱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去唱,它就是怎么听都不对味!

    要唱好《送别》,很简单。

    一个有一定演唱功底的人,年过四十,最好年过五十,经历了一些事,沉淀了一些事,经历过生离,也经历过死别,你把这首歌给他,他哪怕是有些地方会气息不稳,有些地方甚至会有跑调,他甚至哑喉咙破嗓子,但是那都完全没关系,那种年龄感、那种岁月感一出来,《送别》这首歌,听几句就能给你听得眼泪止不住!

    但是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一岁的五行吾素……显然没有那种沧桑的岁月感!

    于是,一天,两天……到第三天,李谦干脆把她们叫出录音室,重新回到了排练室。

    “我知道你们都还很年轻,我也知道你们的确是不太容易把握住这首歌的感情,所以,我对你们的要求并不高。你们都很年轻,但是我相信你们对于这首歌里的这种感情,并不是完全没有体验!那么现在,我来,你们来回想……”

    “你们都是十几岁就离开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