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四百万亿分之一的精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章 四百万亿分之一的精度 (第2/3页)

操作AMS。

    仪器内部的活动,宏观上当然是看不出来的,总而言之,过了半个多小时后,顾玩就得到了一份输出数据,然后再在专门的软件上计算了一番。

    “根据测定,样本中C14与C12的比例,约为1万5千2百亿分之一,与1万2千亿分之一的标准比,约为0.338个半衰周期。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该样本上的印泥的年份,距今约1940年,正负误差20年。”

    顾玩先简洁地说了一下结论。

    外行人或许听了有些懵逼,但在场的都是大学教授,而且都是考古、原子物理这些对口专业的,自然是一听就懂。

    剩下的,只是对测量数据精度的怀疑。至于数据得到后的换算环节,大家毫无疑问,所有人都对公式了然于胸。

    众所周知,任何生命体在存活期间,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都是会不断新陈代谢的,所以碳元素中C12和C14的比例,应该跟自然界C12和C14的平均比例一样,大约是1万2千亿倍。

    也就是假设你身上一块肉里,一共有1万2千亿零1个碳原子,那么其中1万2千亿个是C12,只有1个是C14。

    而生命体死后,就不会再新陈代谢补充碳元素了,所以化石,埋藏木/骨里的C14只会越来越少。

    根据高中化学知识,C14的半衰期是5730年,也就是过5730年后,死体内的C14会减少一半,C12和C14的比例,会变成2万4千亿倍。11460年后,会减少到初始态的四分之一,也就是4万8千亿倍……

    顾玩这套离子加速质谱仪,年代测定精度可以短到三十年左右,这已经相当于自然半衰期的5730年,除以2的8次方左右。因此,其能够测定出来的C14丰度变化,也应该大致相当于2倍的开八次根号。

    比如,当被测物年代距今有1910年,C14浓度应该只有新鲜状态的79.4%,距今1940年的时候,C14浓度应该只有新鲜状态的79.1%。

    考虑到自然状态下,C14就只有C12的1万2千亿分之一,所以他这个仪器基本上可以达到“每400万亿个碳原子里,少了一个C14原子,都能测出来”的程度。

    别觉得夸张,地球上21世纪那些离子加速器质谱仪,也都是可以测到那么精确的。

    外行人或许觉得难以想象,但现代人类的物理科技,真的已经发达到这种程度了。

    ……

    京大考古系的山下教授对物理毕竟不是太精通,所以他只是知道上述原理和算法。

    但对于数据本身的测量是否可靠,还要靠东大高能物理系的堺教授定夺。

    如果这个测量本身可靠,那就意味着,能够证明“汉倭国王印”是1940年前之前的东西了(正负误差二十年)。

    堺俗人看着数据报表,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会儿,问道:

    “对于从原混合碳原子团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