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再度合作 (第3/3页)
为首的领导层自然也希望能够搭上香江的资本,毕竟,目前的改革开放,海外华人的贡献最大,而中坚力量就是港资。
徐志沉思了片刻,说道:“黄书记,本来我打算在深海市再兴建一座家用电器加工厂,主要生产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不过如果上沪市能够提供同样的条件,那么我可以将工厂建在上沪。”
“当然,深海市能提供的条件,我上沪也一样可以。”黄书记打包票说道:“那不知道这座工厂的规模有多大?”
徐志道:“既定的投资额为5000万美元,建造一座能够年生产300万台冰箱及空调,以及配套所需要的压缩机生产线及钣金工厂,估计需要招聘6000-8000人左右,不过如果在上沪投资的话,我们希望能够招聘更多的知识分子。”
“徐先生,那你可来对了,我们上沪什么不多,就是知识分子多,大学生我会适量安排一些,至于高中生、初中生你要多少有多少。”黄书记笑呵呵的说道。这绝不是吹牛,改开之后,无数曾经下乡的知青返城,特别是上沪,更是附近知青返城的主要目标。
但受限于经济因素,全国的各个国企自身都困难无比,哪有能力接受新的员工,政府部门也一样无能为力,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知识分子没办法在城市里立足,这些人又从小接受了“自力更生”是耻辱的观念,又不肯去做点小生意、摆地摊赚钱。
于是,大量失业知青成为了上沪市领导头疼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国家意图大量吸引外资的目的:解决这些人的就业,将他们的力量化作国家发展的一部分。
黄书记接着问道:“不知道徐先生这家工厂面积有多大?”
徐志想了想说道:“估计需要1000到1500亩的土地,不知道上沪市有没有合适的地块?”
上沪市的面积远超过一般的城市,目前上沪市的中心地带也就在黄浦江附近,其他地区找一块足够面积的平地实际上并不难,但这样的大型工厂对道路交通、水电设施要求较高,目前上沪市偏远地区并不适合兴建这样的大型工厂,最佳的地段是人口相对稀少,但里市中心不远的地段。
黄书记想了想说道:“在金山区怎么样?”
徐志摇头说道:“金山区位置不错,不过从金山区去码头需要经过浦西市区,这对货物的运输很不方便。”
黄书记也同意这个看法,于是问道:“那徐先生可有看中的地方?”
徐志道:“黄书记,您看浦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