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民阅读时代,如何发掘与运作网络文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全民阅读时代,如何发掘与运作网络文学 (第2/3页)

碎片化”阅读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但无论什么时代,阅读的深度、形态最终还是取决于阅读需求和阅读人群的差异。

    如果阅读的目的是浏览信息、打发时间,那么碎片化阅读就足够——互联网的技术革新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但如果是希望深入学习、分析或者追求阅读体验,那么人们依然需要深度阅读。而这些有阅读习惯的人群和浅度用户相比,阅读的呈现形态也是不尽相同的。

    对此,林庭锋表示,“全民阅读”时代,阅文集团一直在做的,就是希望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的阅读需求。“我们的书,有适合在地铁上快速翻页的,也有需要边看边做笔记的,以及两者都合适的——这才是完整的阅读。”

    未来阅文集团还将发掘更多元的网络原创作品,去满足“全民阅读”战略的需要,同时通过制度、活动的升级来鼓励作家的多元创作,继续打造更多的作家品牌和明星IP,吸纳更多合作伙伴,并且进一步摸索出适合网络的运作机制。

    独创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解决整个原创文学的回报机制

    林庭锋认为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要受读者欢迎,首先要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是赢得读者最重要的因素,哪怕幻想题材也是如此;第二,需要具有鲜明的人物和独特的作品个性,这是决定作品高度的关键,也是读者记住你的根本所在;第三,要有充沛的想象力和情节能力,即故事能力;第四,阅读感要好,对于大众文化产品而言,如果门槛太高,阅读难度太大,必然会影响传播。

    在挑选、发掘作者的时候,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更关注“人”本身,而不是仅仅看之前的作品水准。从现有的作品发现一个作家的能力、潜力、发展方向,这是比判断一个作家当前作品更为重要的地方。目前,原创文学领域有很多一书成名的天才,但还有很多的名家是通过编辑的发掘,激发出他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能力而崛起的。

    除了发掘这些优秀原创作家,一个平台要能吸纳和维护好这些作家,则要从机制、专业和平台这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机制,为作家提供一个有丰厚回报、有明确上升通道、有针对性扶持的机制至关重要。2003年,阅文推出VIP制度,创造了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解决了整个原创文学的回报机制;2005年,推出作家福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