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一十六章 潜心研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一十六章 潜心研究 (第2/3页)

=  0.57  个中微子。更早地在正反μ子湮灭之前(T~100MeV)退耦的零质量玻色子可等效为0.39  个中微子。】

    ……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庞学林一步都没有踏出自己的房间。

    饿了,自然有人会将食物送进来。

    困了,倒头就睡。

    至于洗澡什么的,那是不存在的。

    如果说之前,庞学林在研究除数学意外的其他学科时,都带有某种目的的话,那这一次,他的研究要纯粹许多。

    他头一次从基础物理学的研究中,找到了和研究数学类似的乐趣。

    这种通过上帝视角寻找物质本源的过程,让他感觉到了一种纯粹的快乐。

    一直到三个月后,庞学林紧闭的房门才倏然打开。

    出现在庞学林面前的,除了乔安华外,还有沈渊!

    “庞教授,怎么样了?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了吗?”

    乔安华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庞学林。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不辱使命!”

    乔安华和沈渊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兴奋的表情。

    乔安华的兴奋在于,中微子领域的研究在停滞了数十年以后,终于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沈渊的兴奋在于,惰性中微子的出现,很有可能让人类在中微子探测领域取得突破。

    而这种突破,将会为拯救被困地心深处的沈静提供了基础。

    “阿林,你看你,三个月了,都不打理一下自己,整个人都发臭了,你先去洗个澡,顺便把头发剪一下,到时候咱们再汇合讨论!”

    沈渊对庞学林道。

    庞学林抬起自己的手臂闻了闻,说道:“老师,我好像没闻到什么臭味啊!”

    沈渊哭笑不得道:“你自己能闻到才怪,赶紧去洗洗,洗完再说!”

    “哦!”

    庞学林笑了笑,直接返回自己的房间。

    半小时后,顶着一头蓬松的头发的庞学林出现在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会议室内。

    出席这次会议的,除了乔安华、沈渊外,还有来自高能物理所的另外两位院士季青青、刘旭以及中科院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的主任曹广云、清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王崇庆。

    在会议开始前,庞学林首先将自己过去三个月的成果分享给在座的众人,然后说道:“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这次我们内部的学术报告会,过去三个月,我根据从高能所拿到的过去三十年间的中微子宇宙背景辐射观测阵列数据,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终根据这些数据,我基本上可以判定,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第四种惰性中微子。这种中微子,将会成为温暗物质的有力候选者,同时也对我们宇宙的演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我会向各位展示这种中微子存在的证据。众所周知,宇宙的早期是辐射为主时期,在今天的宇宙中密度几乎可以忽略的光子和中微子等极端相对论粒子在辐射为主时期是宇宙密度的主要贡献者。辐射-物质相等发生在红移约3200时,此后宇宙是物质为主了,但到复合时期(红移约1100),中微子仍对密度有显著贡献。”

    “如果存在更多的中微子种类,它将影响复合时期的宇宙膨胀速率,并进而影响宇宙在复合时期的年龄、扩散的尺度、声波视界大小等,这些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温度和偏振各向异性角功率谱中显现出来,更多中微子数量总的效果是使CMB  角功率谱中的所谓衰减尾(damping  tail)移到更大尺度上。综合哈勃常数测量及WMAP,ACBAR,ACT,SPT  等实验的CMB  数据,在l  的值位于1000  ~  3000  处一度测到了偏大的衰减,给出的有效自由度Neff>3……”

    “但是,目前最新的中微子阵列卫星数据给出的Neff  很接近3:Neff=3.13±0.32,普朗克卫星TT+lowP;Neff=3.15±0.23,普朗克卫星TT+lowP+BAO;Neff=2.99±0.20,普朗克卫星TT,TE,EE+lowP;Neff=3.04±0.18,普朗克卫星TT,TE,EE+lowP+BAO。这里普朗克卫星TT,TE,EE  指的是普朗克测得的温度和E  型偏振(TT,TE,EE)自相关和互相关角功率谱,lowP  是指l<29  的偏振数据,BAO  是指综合6dF,SDSS,BOSS,WiggleZ  等大尺度结构巡天数据测得的重子声波振荡给出的(03  仍可能出现……”

    ……

    庞学林的语气不疾不徐,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除了沈渊,剩下几人都是国内物理学领域泰斗级人物。

    乔安华自然不用说,中科院院士,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地球同步轨道对撞机(Geosynchronous  Orbit  Collider)国际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

    季青青,中科院院士,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高能实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对标准模型中弱电对称破缺给出了满意的解释,虽然他的理论还没得到证明,但已经为他在国际物理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有很多物理学家基于他的理论试图对标准模型进行进一步完善。

    刘旭,圈量子引力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在自旋结网圈(与自旋泡沫)非微扰量子引力的研究中曾引发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曹广云,除了中科院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主任的身份外,他还领导团队成功确定了中微子振荡中,(Δm21)^2与(Δm32)^2之间的大小关系,使得中微子振荡的研究,只剩下了一个理论上的CP破坏相角δCP需要测量。

    过去三个月,庞学林在分析中微子辐射观测卫星阵列的同时,乔安华也没闲着,他将庞学林的理论计算论文以及惰性中微子的猜想发给了圈内诸多重量级学者,询问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庞学林的猜想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当然,最终结果,还得看庞学林能不能从宇宙中微子背景辐射观测卫星阵列的数据中,得到对他有利的证据。

    这也是今天这些大佬出席这场报告会的原因。

    他们很清楚,一旦庞学林的理论得到证实,那么人类在中微子以及暗物质领域的研究将向前跨越一大步。

    而中国物理学界,将会再次迎来一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杯!

    ……

    “现有的对中微子质量的最精密测量来自大尺度结构巡天。光子与等离子体紧密耦合在一起,形成重子-光子流体,而中微子、冷暗物质粒子等相互作用微弱的粒子则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行。不过,冷暗物质粒子的运动速度几乎完全可以忽略,因此主要起的是提供引力势的作用,而中微子在这一时期仍具有非常高的运动速度,主要展现出扩散性,这导致在kn≈0.026(mv/leV)^1/2Ωm^1.2hMpc^-1以下的小尺度上的功率谱压低,其程度为ΔPlin(k)/Plin(k)~-8Ωv/Ωm。利用这一效应,如果能够精确测量功率谱的形状,并结合CMB观测,可以对中微子质量进行限制。通常,可观测效应主要依赖中微子的总质量Σmν,但当Σmν较小时,严格地说与单个中微子的质量也有关。”

    “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宇宙中大部分密度涨落来自无法直接观测的暗物质。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测量物质密度功率谱,而只能通过示踪物(例如星系或星系际介质)推测密度功率谱。现代的大尺度结构理论认为,星系及其所处的暗物质晕是在物质密度较高处形成的,其分布的相对密度在较大尺度上正比于物质的相对密度,即δg=bδ,这里δg(x)=ng(x)-ng/ng,δ(x)=ρ(x)-ρ/ρ……”

    “ng是星系密度,ρ是物质密度,b称为偏袒因子,在较大的尺度上,对于性质相近的星系,b是一个常数。这样,星系数密度功率谱为Pgg(k)=b2P(k)。这个假设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也得到了一些观测的证实——各种不同类型星系的功率谱虽然偏袒因子各不相同,但功率谱都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另一个问题是,在与中微子质量测量有关的小尺度上,密度涨落已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非线性演化,因此在用观测进行精密限制时,需要比较观测数据与不同模型参数的数值模拟结果。”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间,庞学林的报告也进入了尾声。

    “综合各方面的参数,我们可以得出我们所观测到的太阳中微子射流质量,要比理论值高出两个数量级,同时也有诸多天文学观测数据,也非常符合惰性中微子的理论预期,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惰性中微子确实存在,而且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温暗物质!”

    会议室内安静了下来,没人说话。

    庞学林淡淡笑道:“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