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随心所语录:一个乡下人胡思乱想的只言片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随心所语录:一个乡下人胡思乱想的只言片语 (第2/3页)

要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我想,这大约是一种隔代补偿的心理。

    10.流行歌曲为什么受捧?我想,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流行歌曲给每一种需要宣泄的情感都量身定做了一个爆发口。也可说,每一种需要宣泄的情感都可以在流行歌曲里找到一个爆发口。

    11.有一部电影叫做《江山美人》,在强行置入的战争争斗题材背景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讯息:青梅竹马敌不过一夜情!

    12.“庄生晓梦迷蝴蝶”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这一次感冒,睡不踏实,昏昏沉沉中,躺在床上,辨不清哪个是床,哪个是我。醒来后,想了想,大概这就是庄子那时的感觉。

    13.佛家讲“不立文字”,为什么“不立文字”呢,因为文字是有限的表述。正因为文字的表述有限,所以可能会限制思想飞跃的空间。

    14.中国人为什么一直说“富不过三代”,我想,大约是因为钱财不是一种永恒的东西。能够千百年一直延续传承的一定是精神,这些精神都是通过文字表达的,文字,只是精神的载体。

    15.别想在我面前再表演了,我不会给你提供舞台,我也没有兴趣做你的观众。

    16.在结束这一切的时候,情感是非常复杂的,结局的处理,还是让人满意的。没有因为个人的愤怒和不满伤害别人。过程中,虽然也起了一些风浪,但是,还是尽力使得风浪得以平息。至少,想起这件事,不会遗憾、不会内疚。

    17.其实,参悟功夫不是每一个都有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通过参悟都可以达到净心明境。

    18.执于一着的最终结果可能是暗愚,而不是通达。

    19.这世界上,有两种人能入化境:一种是至智,一种是至愚。至智者对诸事了然于心,自不需画蛇添足;至愚者於世态不闻不问,自不因烦事扰心。

    20.这世上,有一种人最难解救:一知半解而强以为洞悉万物。

    21.用哲学头脑思考人生世情的人有两种结局:一是成了哲学家,一是进了疯人院。

    22.没有李敖的才气与著作功夫而学李敖者,最终将流于无知狂妄。

    23.有许多搞艺术的的人,在艺术上没有什么造诣,于是,他就转换方式,先把自己弄得很“艺术”,留长发、着异装、打耳洞……以为艺术的标签。

    24.如果内质不充实,许多人就用修饰外在来弥补,这或许也是一种平衡。

    25.说到这个问题,又想到“贵族的培养问题”,人家都说:“三代才培养得出一个贵族”。我说,不一定,看让谁培养,如果是那些“土狗”,培养五代出来,还是“土狗”。

    这话说得让人觉得有点愤青,我知道,自己早就过了愤青的年龄,而且,我这话是心平气和说的,我不羡慕任何权贵与财富。

    26.越是暴发户,越是要搞出一些没有名堂的东西来炫富。用钞票糊墙那不是笑话,那是现实,也是对愚昧的讽刺。

    27.在外面混,吃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那些“土狗”请的。(不是我没有口德,我也不稀罕那些奇怪玩意儿,所以照骂不误;即使稀罕,还是照骂不误。)

    28.和官家打交道的人都知道,北方官员讲义气,几杯酒下肚,几句抬高的话;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南方的官员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酒喝了,饭吃了,奉承的话说了,都没用,钱才是实在的东西。就这一点看,你就知道南方人为什么做生意赚,生活富裕,因为从官员到民众,都懂得“现金为王”的道理。

    29.北人较南人豪爽大气,这是天下人的共识。北方人给南方人上菜,会把南方人吓死;南方人给北方人上菜,会把北方人气死。

    30.世界的可怕许多人不知道,浑浑噩噩地活着也很好。胆子小的人,如果知道的世界黑暗面太多,不说别的,就这,可能会被吓死。历朝历代的官家为什么要一直歌舞升平,除了麻痹人民,或许,也是为了民众不被现实吓死。

    31.有人说,舆论放大了权钱交易的黑幕。其实,人们的想象力还是很有限的,站在历史的大视野中,你就会发现,民众是多么地善良。

    32.只要懂得“放下”二字,其实世事很简单,可是,这世间,有多少人能放得下。

    33.这几日都在忆旧,忽然间觉得许多事情用只言片语是无法表达的。

    34.这几日有些闷闷的,所以套用一下流行语:我写的不是文字,我写的是寂寞……

    三、骨肉至亲

    1.小的时候,跟随祖母学佛。那时,祖母对我的期望就是长大了一定要考佛学院。还没等我考大学,祖母就去世了。后来才知道,只有出了家才可以上佛学院。想想,祖母要是知道,说啥也不会让我上佛学院的。

    2.小的时候,婆(祖母)跟我讲过一个笑话。有一乡绅,一把年纪了,娶了一房年轻貌美的老婆。有一次,他的老婆和年轻的长工偷情,两人的谈话正好被乡绅听见了。两个人在缠绵时,那位年轻的妇人对情人说:抱着你,就像抱着一只鲇鱼;抱着老爷子,就像抱了一捆柴。乡绅听完后,并未因此事而大动干戈。后来,乡绅当着老婆的面,做了一首诗,内容大概是“鲇鱼”、“枯柴”之类吧。婆能将那诗说得一字不漏,我却愚钝地记不得半字。想想我那时的年纪,这样的故事似乎是不适合听的。记得婆讲完满脸是笑,她对我说,这个故事是劝化人的:老人不要娶年轻媳妇。

    3.记得我小时候,妈常骂我:人常说,三岁记老,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一点都不长记性呢!现在想想,真是三岁时的情景到老可以不忘啊。

    为什么说最早的记忆在四岁以下呢?因为,我长弟弟四岁,弟弟出生是在现在的家,弟弟出生时的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就因为这,老屋的记忆必然是在四岁以下了。

    那时候,我们一家——爸妈、姐姐、我都住在后来叔叔住的那间房子里。由于地方狭窄,没有厨房,灶也在所住的那间屋子里。乡下人称之为“锅连炕”的。

    记得小时候,得罪了舅家的表姐、表哥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嘲笑我是“乡棒”、嘲笑我们的“锅连炕”。

    那时的记忆、留存到今天,最清楚的还是老屋的样子——虽然那老屋已经拆掉许多年,已经片瓦无存了。其余的一切都已经模糊。比如和父亲很好的一个叔叔给我葡萄糖粉吃、比如因为妈挤羊奶时见到婶婶与三伯母吵架,回家描述的情景,比如……都很模糊,没有原委。

    4.爹的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发火,可是在外奔走,竟然有那么多人邀他一起做事。爹常说:一要有本事,二要实实在在。有了这两条,走遍天下都不怕。

    5.爹一辈子硬气,没有向人低过头。我没有爹硬气,但也不向人低头。

    6.父亲跟我讲,邻村有一老者,年轻时对其父拳脚相加,等其老时,境况凄惨。有一次,其子对其施以棍棒时,老者声泪俱下:儿啊,我可是你父啊!其子应声:我爷也是你父。父亲说,这一代不如一代的结果,不是宿命,而是耳濡目染的结果,所以行世为人,立身须正。

    7.爹说“娶一个不好的媳妇,祸害三代人”,是有道理的。所以,结婚要慎重。

    8.我小时候,表现不好了,妈就会骂我:“怎么那么少教!”。那时候,只知道这是骂人的话,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缺少教养。妈小时候要求我的那些,直到现在仍然觉得很受用。

    9.妈没念过几天书,可是做什么都要“讲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