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夕•牛郎•情人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七夕•牛郎•情人节 (第1/2页)

    (一)七夕

    七夕,是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个夜晚看起来有些喜庆,但是,这是一整年的凄凉等待换来的。

    爱情的神话,只适合于在文学作品中演绎,一旦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旦成了吃喝拉撒睡的现实生活,一切的浪漫都会黯然失色。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想过情//人节的人们,如果你天天给他情//人节过,按照人的通常表现猜想,一来呢,他会腻歪;二来呢,习以为常会蚀掉所有的激动与热情。

    “七月七”,在我的印象中,有两点曾在乡村的记忆中留存。第一点,以前的乡下人,从相亲到成亲,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像现在,快餐式的闪电婚配。过去,对准备婚嫁的人家来说,农历的“六月六”与“七月七”都是约定俗成的好日子,都会有一些与成亲准备有关的动作。比如,“六月六”如果是好天气,就会“晒嫁妆”〔家乡方言叫“晒陪纺”,我是按读音写的,实际没见过那三个字。〕,估计一是怕嫁妆经过三四月份的潮湿在柜子里发霉变味;二来呢,也是在向乡亲们“秀”自家姑娘的手巧——那时的嫁妆有许多是由姑娘自己制作的。第二点,是先祖母说的,“七月七”是“乞巧节”,是姑娘们的节日,据说有一定的仪式,要引天上的仙女下凡。因为只有朦胧的记忆,详情都遗忘了。

    七夕鹊桥会的概念,来自于语文课本。就是讲牛//郎织女的那篇,记忆犹深。将牛//郎与织女的故事选入语文课本,对这个故事的宣传效应可想而知。许多七夕的概念都发源於此。

    (二)牛//郎

    牛//郎,原本是神话故事里的一个普通人物。不知道什么时候,“牛//郎”这个词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成了“男公关”的代名词。就像当初“小姐”是对高门富户里未出嫁的女孩子的尊称,现在却成了“失足妇女”的特殊代号一样。

    牛//郎和武大郎,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仅从字面看,要找相似点,可能还是有的,那就是——他们都是“郎”。从文学深层次看,牛//郎和武大郎其实是有相通、相似之处的。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相通与相似,不是字面的,也不是表面的。牛//郎和武大郎的相通与相似,在于牛//郎有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