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凋零的生命之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凋零的生命之花 (第2/3页)

层仍旧有许多悲观,但对待现实的方式仍然是进取。

    因为在我,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

    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亲戚余悲未已,他人已经在吟唱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之歌了。此诗的作者对生死已看得透彻,活着必须面对一切,虽有苦有乐,但不需惧怕;死去并不是什么天崩地裂的大事,不过是归于本宅,把身体托付给悠悠青山罢了。陶潜的人生,正是中国许多士大夫内悲外乐的典型。

    是啊!死者已矣。这个世界上自此以后的变迁再与他全不相干了。可是,活着的人,还得面对慢慢长夜,面对多难人生,面对失去亲人、爱人、朋友……的伤痛。

    一个人,在满怀希望去拥抱人生、拥抱未来的时候,得到的是社会给予他的一记耳光,甚而是一把尖刀。他所受的伤痛不光是脸上的火辣辣、伤口的滴滴血,不光是身体的,更多的大概是精神的、心灵的。

    死者说:对不起父母,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死亡。

    看来,他的生命中依然有爱的温暖在。也许,父母并没有指望他能赚多少钱;也许,父母并不会因为工作的事指责他;也许,父母只是希望他一辈子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可是,在他,却不能忍受繁华之后的平淡,不能接受轰轰烈烈之后的悄无声息。

    一个人,七年之中,两登龙门,不知羡煞了多少同龄人,又不知让多少同龄人的父母眼红。

    在我落魄的日子里,同学对我说:

    “人这一辈子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