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0章 戴高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00章 戴高帽 (第2/3页)

   先秦古籍如《诗经》等多称蝗为螽(螽是蝗类的总名,还包括螽斯)或蝝,蝝是蝗的若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称若虫)。战国后多称蝗。蝗和蝝都为害庄稼。古籍上最早记载蝗灾的是《春秋》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冬,蝝生。“

    最早记载蝗虫的是《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行春令……则虫蝗为败。“

    及同书《审时篇》:“……得时之麻……如此者,不蝗。“《礼记·月令》也有“虫蝗为灾“的记载,不俱引。约在宋以后,蝝改称“蝻“,合称蝗蝻,沿用至今。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蝗疏》统计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灾的次数,指出春秋294年中共发生蝝灾111次,按月分布如下:

    月份(农历)02|03|04|05|06|07|08|09|10|11|12

    发生蝗灾次数02|03|19|20|31|20|12|01|00|00|03

    一场蝗灾动不动就是数十亿只蝗虫过境,所到之处作物尽毁,对于长安城的农业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如果不及时扑灭,对于长安城以北的地区,又将是一场灾难。

    谁都不想看到长安的庄稼毁于一旦。一旦农业被毁,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会被完全放大,对于大唐的统治完全不利,若是如此内忧外患会让李世民焦头烂额。

    据史料记载,此时蝗灾应该在六月才是,难道是提前了?

    或者是上天给他的一种考验?

    “那信鸽是何时来的?”

    “一个时辰前。”

    李承乾一听杜如晦这么讲,便喃喃道:“信鸽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大约在在一百公里左右,那么这信大概是两个小时前送来的,如此一来我们还有近三天的时间可以准备!”

    李承乾不知道,他的话已经被听见,有人问:“太子殿下,什么三天?”

    大家怎么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三天时间?

    就连李世民亦是觉得有些扯了。

    “高明,你是如此得知,还有三天时间就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