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 杜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4 杜买 (第2/3页)

人那么多,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荀贞不以为意,说道:“能有什么麻烦?夜深人静,他们呼啸来去,就算半路上有人看到,又怎知他们是来我亭舍呢?就算有人知道他们来了我亭舍,又怎知他们是来此作甚呢?就算又有人猜出他们是为何而来的,没真凭实据,又能怎样呢?……,阿母,你不要多想了!天色不早,秋深夜凉。……,幼节,咱们扶着阿母回屋,早点歇息。”

    许仲投案自首的时候,许母能忍着,那是因为她知道仁义,荀贞对她这么好,她不能连累他。可是说到底,许仲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又怎么忍心眼睁睁看着他投案、取死呢?所以,对荀贞不肯收捕许仲,放他走,她非常感激。越是感激,越是自觉惭愧。

    在荀贞扶她回到屋中后,她拉住荀贞的手,不让他走,又叫许季给他跪拜行礼。荀贞怎么肯?连连推辞。又是说了差不多一晚上的话,直等到许母睡着,荀贞和许季才轻手蹑脚地出来。

    “阿母真是个好人啊!”出屋门时,荀贞扭脸往卧室看了眼,想道。

    ……

    天色微亮。

    晨风冰凉,吹动院中枝叶,许季不觉打了个哆嗦,荀贞倒是精神一振。他笑道:“一年四季,我最爱秋冬。幼节,你喜欢什么季节?”

    “我喜欢夏天。……,秋冬萧瑟寒冷,大兄怎么会喜欢?”

    “秋冬寒冷是寒冷,却不见得萧瑟啊。”言及此处,荀贞突然想起了一首诗,吟诵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曰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汉代没有绝句、律诗这样的诗歌形式,但七言诗还是有的,不过不多见,并且多为乐府、民谣,也有一些民谚。许季读过《诗》,也知道一些乐府、民谣,听荀贞吟诵了这么一首诗,虽然是不常见的七言,不过他也并不很惊奇,细细品味,觉得此诗用字浅显,也没有什么可回味的妙处,但诗中那一股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却是呼之欲出。

    他默诵了两遍,问道:“这诗是大兄写的么?”

    荀贞有感而发,脱口念出了这几句诗,此时闻得许季询问,一时不好回答,含糊其辞,反问道:“你觉得写得如何?”

    “琅琅上口,富有进取乐观之意。”

    荀贞此时的心情,的确“进取乐观”。

    观他来亭舍这些天,基本上事事顺利。

    亭中诸人虽脾姓不同,但对他都敬重配合。

    亭部住民尚未能尽识,但至少已熟悉了三个里的情况,并且因拒绝安定里的贿赂和将武贵关入犴狱,隐隐得了此两里里长、居民的敬畏。

    更重要的,敬事许母得到了回报,不但得到了许仲的一拜,还得到了许仲朋党的一拜。虽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许仲对他或许还只是感恩、在感情上尚还疏远,而许仲的朋党只是看许仲的面子,但只要再下些功夫,不愁能得到更好地回报。

    这来亭中任职还没有多少天,已经得到了这样的局面,可谓“良好开端”。即使有敬老里尽信太平道的麻烦压在心头,他却也骤然轻松,迎对秋风,亦是精神振作。

    他转开话题,笑道:“幼节正值年少,便如夏季,艳阳如火。你喜欢夏天,正合你的年龄。……,你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