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入城 (第3/3页)
娘,又担心伍子胥从中阻挠,一时左右为难。
大殿寂静无声,时间伴着铜漏“滴嗒滴嗒”的声音无声流逝……
在这样的静默中,夫差终于有了决定,“十日之后,太湖观鱼!”
伯嚭大喜过望,长揖道:“大王英明!”
夫差低头轻抚着画卷中的女子,他知道这个决定会招来伍子胥的刁难,可即便这样,他还是想要一试。
夏日的傍晚,天边霞光绚烂,犹如天女手中的锦缎,那么近那么美,仿佛一伸手就能挽住。
临窗的长几上,范蠡正执笔在一片片竹简上仔细写着,他的字灵动飘逸,甚是好看。微风拂过,吹起他宽大的袍角,在风中一卷一卷,傍晚的风不像正午那般炎热,反倒有几分凉爽之意。
自那夜之后,夷光就再没有提过施公的事情,似乎已经没事了,但范蠡总觉得她并没有真的放下,所以这几日一得空,他就会来文种府中看望夷光,好在伍子胥知道他与文种是莫逆之交,倒也没起疑。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夷光轻声念着,惊讶地道:“这是什么经籍书册,我怎么从未见过?”
她虽身在乡野,但父亲是朝廷御席,深得越**任,而夷光又自幼喜爱念书,施公回家之时,经常会带一些经史子集,待夷光看过后再送回去,多年下来,可谓是看遍了整个越王宫的藏书。可范蠡此刻所写的,她竟是一句都未听过见过。
范蠡写完最后一个字,道:“此书没有名字,是我以前遇到一位老者口述,数年来,一直牢记于心,不敢有忘。”说到这里,他又感叹道:“那次相遇虽只有短短几日,却让我终身受益。”
夷光失望道:“可惜了,若然成书,定能惊世。”
范蠡有些诧异地看着夷光,他听那位老者说起这些时,第一反应就是“若能成书,必当惊世”,没想到夷光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夷光不知他这番心思,见范蠡一直定定瞧着自己,疑惑地道:“先生怎么这样看着我?”
“没事。”范蠡敛起心神,笑道:“既然你中意,那这卷竹简就送给你吧,闲暇时可慢慢细读。”
面对范蠡的馈赠,夷光竟是摇头拒绝,“多谢先生,不必了。”
“怎么了?”
夷光指一指光洁的额头,笑意浅浅地道:“先生所写之语,夷光已经尽记于此。”
范蠡惊讶地道:“你只看了一遍便都记住了?”
夷光点头道:“我自幼记性极好,寻常医书或是经史子籍,瞧过一遍便能记个七七八八。父亲常说,我若为男子,定能继承他的衣钵,成为最年轻的御医。”
在提起施公时,夷光声音微微有些发抖,范蠡正要安慰几句,一人推门大步走了进来,正是文种,他一看到范蠡便眉飞色舞地道:“范兄,好消息!好消息啊!”
范蠡向夷光告了声罪,道:“何事让文种兄这般欣喜?”
文种一路赶来,口渴得紧,赶紧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才觉得舒坦点,“刚刚得到消息,十日之后,太湖观鱼。”
“什么意思?”
文种一脸神秘地道:“原来伐越之时,吴王曾经犯病,幸得一位越女救治,自此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伯嚭大肆抓捕越女,就是为了找到那位越女讨好吴王,哪知来姑苏的路上接二连三出事,只剩下寥寥几人活着。经此一事,吴王本已经死心,哪知又突然听到那位越女的笛声,知道她不仅没死,还来了姑苏,激动不已,连夜搜寻,可惜没能找到。伯嚭看出吴王心思,又得知那位姑娘虽蒙着面纱,却容貌倾城,连鱼见了也沉入溪底,便想出了太湖观鱼这个点子,吴王也同意了,应该傍晚之前,就会张贴王榜。不过此事并没有对外公诸,只说吴王要选出一位观鱼姿态最美的越女入宫伴驾。”
救治?吹笛?面纱?
夷光越听越觉得耳熟,怎么感觉……像在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