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8【帝女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08【帝女花】 (第2/3页)

镛先生个人武侠大家的名气,以及其撰写的武侠小说,倒也是每日能够卖出一两千份,勉强维持报社的收支均衡。

    但随着撰写到《神雕侠侣》中小龙女那一段的时候,可谓是在读者群中炸开了锅,一下子报纸销量从一两千份跌到了几百份,到最后更是落得无人订购的地步。

    那一年《明报》严重亏损!

    换到现在来讲,就是作者在往书里面投毒!

    还是剧毒!

    立刻身亡的哪种毒!

    直到后来这部分情节过去,随着《神雕侠侣》的高潮部分出现,才总算是略微缓解了这个毒点,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这才扭亏转盈。

    也正是因为这次的事件让金镛看到了报纸不能完全靠文章来吸引人,所以转变了《明报》的定位和方向,不在单纯的依靠名家撰写的文章小说来吸引读者,而是走向了“言论独立”“不偏不倚”的精英报章。

    所以在1962年“难民潮”,内地大批人员偷渡香港,被香港皇家警方堵截于上水梧桐山时,《明报》不顾这种敏感话题,率先在报纸上大声疾呼,赢得了当时大部分读书人、知识分子的支持。

    借此,《明报》一改报格,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权威、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

    《东方报业》跟《明报》一样,在创刊的初期,也是收益不佳,卖不出去几张报纸。但随着马如龙改变报纸定位,聘请名家写狗经,又借助自己在黑道的影响力,想尽办法弄到了一些其他马经报纸不知道的马经和贴士,这才在报业林立的香港扎下了脚跟。(贴士,舶来词,英文中的Tips,这里泛指小道消息)

    不过不管在怎么改变报纸的定位格调,最基础的小说文章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一篇吸引人的小说,不仅能够带动报纸的销量,更能够或多或少的培养一下忠实读者,长期购买本报。

    霍耀文投稿到《东方报业》,就是看中其刚创刊,连第一份报纸都还没有刊印出来,必然是需要一些吸引人的小说和文章来迅速打开市场,亦如当年的《明报》一样。

    《鬼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