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884【《荀子》升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884【《荀子》升经】 (第2/3页)

闹出大动静,甚至还成为党争的助燃剂。

    王安石支持《孟子》升经,是“尊孟派”。

    司马光反对《孟子》升经,是“疑孟派”。

    司马光与二程交情极好,他们的学派属于近亲。可扯淡的是,二程又属于“尊孟派”,选择跟王安石站在一边。

    至于眼前的洪氏士子,之所以现在反对《荀子》升经,是因为他们全部属于“贬荀派”!

    北宋对荀子的态度非常复杂。

    一些人视荀子为圣贤。

    一些人把孟子、荀子并列。

    一些人承认荀子的道统,但否定荀子的部分学说。

    一些人彻底否定荀子。

    王安石、司马光、二程、张载……都是倾向于否定荀子的。

    黄庭坚是司马光的再传弟子,他对于荀子的敌视态度,比司马光更加激烈。认为荀子故意碰瓷孟子,属于没有道统传承的野路子。

    而雷塘书院最兴盛的时候,正是因为有黄庭坚坐镇教学。

    眼前这些洪氏子弟,皆为司马光的再再传弟子。

    不要因为司马光做过的事情,就全盘否定他的学问。

    历史上提拔岳飞,或跟岳飞交好的文官,有一大堆都是司马光的徒孙。

    荀子之所以被批判,除了性恶论,还有伪礼论。

    儒学主流相信礼出于性,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张载甚至说,礼可以不必出于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

    荀子只承认天地是圣人制礼的效仿对象,“礼生于圣人之伪”,不可能有独立存在、脱离人事的天地之礼。

    而这恰恰是朱铭要把《荀子》升经的动力。

    《荀子·天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自然的规律摆在那里,利用得好就吉,利用不好就凶。日食、流星不过是天地变化,明主和暴君执政都会出现。为啥祈雨就下雨了呢?因为你不祈雨也会下雨。

    万物只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一种事物只是万物的一部分。

    不能以偏概全。

    老子只看到柔顺收缩,看不到进取伸张。墨子只看到齐同平等的好处,却看不到等级差别的作用。

    这些,朱铭都很喜欢。

    但整部《荀子》必须重新注解,因为里面也有缺陷和消极内容。

    ……

    魏良臣透露科举改革的信息,又详细阐述了可能要考的《历史论》,这些士子果然更愿意追随他丈田。

    毕竟,之前只是年轻人热血上涌,有可能丈田遇到阻挠就退缩了。

    现在却是有利可图,能够让他们坚持下去。

    在总督那里挂了号,又有可能获得重要隐秘消息,诸多士子铁了心要跟着魏良臣干。

    就连洪家那些读书人,虽然不满《荀子》升经,但也愿意跟着魏良臣跑。

    当魏良臣带着诸多士子回南昌时,李邴直接就看傻了。

    魏良臣把张良佑叫来:“你带着一些士子,前去南昌府学,把我说的那些都传出去。”

    张良佑立即会意,带着同窗往府学跑。

    不但透露科举改革信息,而且还添油加醋的讲故事,说魏良臣如何慑服陈、胡、洪三族。

    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