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844【奇葩年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844【奇葩年号】 (第2/3页)

   殿试题目也有来头,必为此时皇帝关注的问题。

    年号与殿试两相结合,还能想不明白吗?

    三日之后,阅卷大臣们把考试结果送来。

    朱铭懒得听他们诵读,直接拿到手里自己看。

    前几名都写得文采斐然,而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内容都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无非是族源血脉、武力征服、德治教化等等。

    一直看到第十八名的卷子,朱铭觉得有点新意。

    这张答卷的文笔相对朴实,而且典故也不多,能被皇帝看到实属不易。

    刚开始也从炎黄血脉讲起,渐渐的着重论述民族问题。而且以陕西边境的吐蕃族举例,他认为这些吐蕃族的祖先,在唐代大部分都属于汉人。为什么几百年过去,后代竟然吐蕃化呢?

    接着又分析民族构成要素,即语言、文字、服饰、风俗、外貌。

    朱铭提笔一圈,评价道:“缺了宗教。”

    继而又讨论汉人吐蕃化的过程,武力征服是个最大的前提。当地汉人迫于强权,为了生存主动向吐蕃族靠拢,模仿吐蕃族的服饰和风俗。而且长期不接受教化,失去了汉人的语言和文字。

    以上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

    该考生还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即便是吐蕃族内部,风俗习惯也就极大差异。以农耕为主的吐蕃族,跟那些以放牧为生的吐蕃族,在服装、婚姻等习俗上就有巨大差异。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大明要混一各族,不能强行的一刀切,必须根据当地实情来求同存异。

    比如以放牧为生的吐蕃化汉人,如果想要重新汉化,不能强求他们改变婚姻习俗。因为那些看似不合礼仪、违反伦常的婚姻制度,是碍于恶劣的生活环境而产生,只有通过收继、异辈婚等方式,才能尽可能的延续部族生存。

    朱铭亲自阅读了三十份试卷,把第十八名挪到第一位,其他排名都没去改变。

    “拆卷吧,”朱铭指着钦定的状元卷说,“礼部把状元郎的行状(个人及家庭资料)送来。” 每个考生进京之时,都要在礼部登记资料。

    很快,新科状元的详细资料,就出现在皇帝和大臣面前。

    几位阅卷大臣,表情都有点诡异。

    李中,字至诚,陕西湟州人。

    他爹的信息还算正常,前宋的边军低级将领,收复河湟时被调去湟州。

    他爷爷的信息就有点离谱了,居然是宋朝招募的番兵军官。虽然没有写明白,但稍微懂行的都知道,肯定是大宋边境地区的异族。

    ……

    传胪大典。

    一个眼眶稍显凹陷、鼻梁也很高的青年,被叫到最前面独占鳌头。

    新科进士集体去换官服时,这个青年引来一众侧目。

    没办法,具有明显异族特征的士子,居然被钦点为新科状元,实在是有点儿过于离谱了。

    进士们被领着前往大殿,状元李中走在最前面,殿中官员也纷纷看来。

    参拜皇帝之后,平身排队站立。

    朱铭喊道:“状元郎近前来。”

    李中连忙趋步上前。

    朱铭仔细打量:“你祖上是哪族的?”

    李中老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