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九十九章 苏军进攻(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九十九章 苏军进攻(求月票) (第2/3页)

在黄帝纪元4615年(17)革命军队刚刚成立伊始。红军就组建了“全俄航空管理委员会”。它的职责就是“整顿烂摊子”,振兴苏维埃联盟共和国的航空事业。乌里扬诺夫当时就指出:“苏联应该有自己的空军!”黄帝纪元4616年(18)1月,乌里扬诺夫又提出了“航空是本世纪重大文化之一”的观点。并在支持保留和发展旧航空工厂时说道:“苏维埃共和国不应该再有类似于香水或香脂厂那样的企业。”2月,火星厂造出了80马力的M-1型活塞式飞机发动机,这是苏维埃掌权以后的第一台航空产品!

    同年12月,上面提到过的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正式成立。但一开始她是按气球和飞机两大部分分头开展研究工作的。最初的活动包括了对飞机着陆过载、飞机称重和起落架强度估算等较初级也较实用的一些研究。不久,又设立了空气动力、材料、强度、飞机和动力等几大专业研究部。也就在黄帝纪元4616年,全国的一切航空工厂都归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管辖。航空企业开始迈上国有化、大型化的发展道路。

    日理万机的乌里扬诺夫,从不忘记对空军建设的关心,有时甚至于对一些具体工作进行适时指导。比如黄帝纪元4617年秋天。他就要求研究一下是否可以利用飞机来“冲击骑兵”。因为“飞机低飞时,骑兵奈何不了它”。于是,一支由莫斯科航空学院教员组成的飞行队参加了对白匪马蒙托夫骑兵团的攻击。

    自进入国内战争后,三年之间苏俄只生产了650架飞机。其中仿制数量占去98%。当时工厂中主要生产美英的DH-4、DH-9、DH-9A和阿弗罗504,以及德国的福克DⅦ、Ju13和Ju21。为了扩大生产能力,斯大林要求凡在航空单位工作过半年以上的男女老少一律“归队”(甚至包括油漆工)。

    虽然,苏俄红军的空军规模不算小,有着近一千架飞机。但是,这种老旧的双翼飞机。在性能上根本就不值一提。反观中国空军,在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是,就已经开始用全金属单翼机来代替双翼机了。不管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抑或是执行对地任务的攻击机,都是采用的全金属单翼机。这使得中华帝国的航空实力,领先于全世界。

    苏俄红军的大规模调动,引起了中华帝国的注意。活跃在苏俄的情报人员,正源源不断的将收集到的情报发给帝国*军事情报局,然后再转交给总参谋部进行分析。

    “陛下,根据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情报,已经可以断定,苏俄红军正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而毫无疑问的,进攻的方向将是西西伯利亚的沙俄。”总参谋长石天翰元帅向吴浩轩禀告道。

    “预计苏俄红军发起的攻击规模有多大?”吴浩轩问道。

    “初步预计,至少是百万人级别的。其中,还包括了苏俄红军的坦克部队。苏俄红军的空军,也在转场前往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