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章 未来必有一战(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章 未来必有一战(求月票) (第2/3页)

更别提甲午和日俄的扩军武备基本大部依赖进口。而这就导致了日本在对外贸易当中的严重入超。而此时日本出口的拳头产品,则是生丝。而在这个方面,中华帝国完全是可以和日本竞争的。毕竟,在日本崛起之前。生丝一直都是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开始主抓生丝和茶叶出口,并在1890年左右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平均的生丝质量就超过清帝国的生丝,茶业也全面采用机器化,逐步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生丝出口国和第五大茶叶出口国。等到了1910年。日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丝出口国,每年的生丝总产量达到了12460吨,出口总量为9462吨,占据了全球出口总量的75%。

    日本四大财阀在当时几乎都是靠生丝出口所赚取的利润来维持自己的其他工业,扶持重工业,慢慢过渡为一个工业强国。日本的生丝业能够逐渐发展起来,并击败中国的生丝业,甲午战争的功劳占据了一半(毕竟甲午的赔款虽然基本上用于发展日本军事,但总体上财政支出可以缓一口气了,要知道为了打甲午战争,日本大部分财政投入到了军队建设,而挤压了其它产业),另一大半则属于日本京都府。1868年,京都府设立了西阵物产会社,负责救济贫困的丝农和织户。明治三年,设立舍密局和授产所,相当于化学研究所和技术推广所。1870年,设立养蚕场,推广新蚕种和新技术;1871年,设置畜牧场,推广新牛种和绵羊,派人前往法国学习新织丝工艺和西洋染色工艺,购买新机器……七年,设置织工场,推广新型手工织丝机器和工艺。这些“场”全部将技术收集、研究、改良、推广等工作集中于一身,迅速使京都的丝业由衰转盛,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整个日本。尽管京都府也走了很多弯路,可和清廷各地政府的“无为就是无错”政策相比,实在是积极很多。

    日本人砍伐了大量树木,种植桑林。随着京都丝业的发展,日本较有实力的财阀都迅速以此为模板,利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财力在整个日本推广开。1878年,日本生丝出口量为726吨,总产量为1226吨清制205万斤,尚不足江浙两省一年产量的1/3。1883年,日本生丝出口量为1347吨,总产量为1682吨。1903年,短短的二十年间,日本生丝出口总量达到6750吨,无论是数量和平均质量方面都正式超过满清。1910年,日本生丝出口量为10462吨,达到了世界生丝出口总额的3/4,为中国的六倍,而这就是日本经济最为关键的出口物资,为日本换取了大量外汇和黄金。

    而中国的一大外贸创收的拳头产品生丝,却日益萎缩了。试想一下,如果当年中国的生丝产业能和日本进行全球竞争,那么对于日本重工业的发展就是一大限制,毕竟日本人当时重工业落后,进口设备的资金基本上是来自出口的轻工业,其中一大部分就来自生丝产业。

    尽管日本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