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三曲《山坡羊》,道尽平生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 三曲《山坡羊》,道尽平生志 (第2/3页)

防备的人又有不同。

    至少这么多年来赵玄都是随遇而安,从没有让此事导致心神劳累的情况。

    就如此次,即便他猜到朱丹臣是在试探他是否有功名之心。他虽的确无心功名,但也没有为表清白,从而装得自己对朝政一点不懂。反而结合自己所知的历史,坦率直言道:“朱兄想来是着相了,这天下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没了王安石,还有李安石、赵安石、周安石,在我看来,现在大宋的小皇帝未必就没有变法之意。只不过暂时是被高太后压制。待到高太后一死,恐怕就会贬去司马光等‘旧党’,重新重用主张变法的章惇等‘新党’。”

    “哦?赵公子竟然也懂朝政?”朱丹臣眼中异色一闪,悄然改变了称呼,貌似无意道:“不知公子对实行新法有什么看法?”

    段誉木婉清一时插不上话,虽然他们对此事不甚上心,但闲来无事,也是看向赵玄。

    赵玄骑在马上,缓缓摇头道:“新法虽好,但万物有利就有弊。更何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好的点子若无人执行,或执行不对,终究难以成功。”

    朱丹臣眉头一皱道:“公子之前不是还说大宋小皇帝有意执行新法?怎么现在看来,公子似乎对新法并不看好?”

    赵玄再次摇头道:“看好怎样,不看好又怎样?听闻小皇帝体弱多病,然而高太后却严令太医不得医治,如此一来,身体愈虚,恐怕新法还未成气候,小皇帝便会英年早逝。而下一位皇帝可未必会再有变法的念头。常言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次变法都不能成功,谁还敢再掀波澜?”

    朱丹臣眉头皱的更紧了:这赵玄为何对大宋小皇帝会实施变法那么肯定?既然他猜想小皇帝会英年早逝,那为何就那么肯定小皇帝一定不会死在高太后前面?作为一个古代人,任凭他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赵玄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

    这时段誉终于忍不住打断道:“什么新法旧法!想我大理以仁义治国,以佛理治国,上下无不仁义。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要我看,平平安安就是最好的方法!”

    “公子爷言之有理!”朱丹臣愣了愣,恭维道。

    赵玄哈哈大笑道:“还是段兄弟看的通透!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像什么律法兴废、王朝变更,本就如日月轮转一般寻常;贫贱富贵、战争和平,更如阴阳对立不可分割!什么针砭时弊?什么忧国忧民?不过都是痴人说梦罢了!”说罢一声清啸,高声吟唱:“城池俱坏,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想兴衰,苦为怀。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疾,也是天地差!迟,也是天地差!”

    一曲歌罢,除了木婉清不通诗书、毫无异色之外,段誉朱丹臣两人皆是一愣。

    赵玄这首词曲感慨世事兴衰,虽只寥寥数语,但却大有深意。最主要的是他们俩竟然闻所未闻!要知道这首词曲一听就不同寻常,即便不能传唱天下,但总该有流传。以他们的学问怎会连听都没有听过?若这还能说这只是他们见识不足,少见多怪。但词牌呢?但凡填词,虽然内容都随人而作,可词牌却总有定数!然而这首曲子的格律却不属于他们所知的任何词牌的格律,这……难道是他自己所作?自创词牌?

    段誉与朱丹臣两人相视一眼,都是浑身一震,惊骇的看向赵玄。

    赵玄浑然不知,一曲歌罢,只觉意犹未尽,再次唱了一曲:“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