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友谊的小船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六章:友谊的小船翻了 (第2/3页)

凤城。

    林辉前年开始跟一个初中的同学罗振在中山大学里搞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在当时广州高校里是相当吃香的项目,几乎每个大学里都有人在做,特别是中大、华工、广外这些省内名校。

    自主招生又称“成人大专”、“社会办学”,实际的操作都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关系跟学校里的院系协商好,这些办学机构负责向社会招生,大学就负责教学师资,办学机构可以租借学校里的教室和实验室,但就得自己在校外安排学生的住宿,这些学生跟那些国家统招生一样,可以享受学校里诸如图书馆、运动场等等所有设施,平时也是全日制上课,只要修完所需学分,就会获得盖有学校公章的大专毕业证书。

    这种招生入学时不需要考试,只要有高中毕业证书,交纳学费就可以,学费分不同的专业而有所不同,普遍是每年8000-10000元,基本都是统一的两年制。办学机构事先跟院系里谈好学费分成,院系里只负责分派师资,平时的管理都由办学机构负责。

    正常情况下,办学机构每年从每个学生身上起码能赚到几千元。一般的办学机构每年都能招收到二百人以上,利润相当的诱人。

    本来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只有好好做上几年,必定会盆满钵满的。可惜的是罗振为人吝财,多疑善变,刚开始时是跟林辉和另一个叫李利的好朋友一起创业的,罗振因为跟化工学院有关系能搞掂办学牌照,自然占了过半的股份,但就口头承诺会给林辉和李利每人20%的股份,林辉负责招生和日常运作,李利就负责后勤。

    林辉头一年就招了近三百名学生,本来按口头约定他跟李利每人都可以有一笔不菲的分成的,不想年底时罗振以各种借口把所赚的钱都入了自己的口袋,只给林辉和李利按月开工资,年底时也只是加了些年终奖。

    刚开始时因为三个都是儿时的好朋友,也就没有立下书面的协议,林辉和李利也只能吃暗亏了,两人自然萌生去意,所幸按照行规,在招生时每招一名学生,便可以有500元的回扣,林辉头一年自己就招了近二百多名,可以拿到一笔回扣。

    当时其他学院的办学机构曾多次跟林辉暗中许以更高的回扣,让林辉把一部分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