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董成海的冥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三章 董成海的冥想 (第2/3页)

乎这个社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围绕在他们身边;因为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个社会,所以就不会去关注身处于这个社会中的人,不在意这个社会中的人会对他们作出什么样的评价;因为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个社会,所以他们在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时不会去考虑社会的条条框框,也不会去在意他们所做的事对整个社会而言意味着什么。

    只是,那些不在意社会眼中只有自己的人不都是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吗?这些人通常不都会不择手段地争取自己想要的吗?董成海摇了摇头,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并不排斥社会,恰恰相反,他们会积极地融入这个社会,因为他们要从这个社会中获得什么,比如名声、财富、权力等。

    董成海站起来,走到窗前,此时正是下班高峰期,他望着窗外马路上拥堵的车流,隔着玻璃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喇叭声。董成海把视线挪开,望向中山大街对面的办公楼,他看到对面办公楼5层的某个房间,一个看起来像是某家公司老总的中年男人正在落地窗前用望远镜望着天空。

    就在这一刻,他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话:如果司马元英和陆明他们不在意这个社会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打算从这个社会得到什么呢?是的,只有无所求才能真正做到完全不在意。只是,一个人毫无所求地活着可能吗?不,不是毫无所求,只是他们想要的是哲学,活着用周晓波的说法是独立地认识这个世界,而这个东西是社会无法给予的。既然他们想要的除得自己谁都给不了,那么他们自然就可以不在意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除了吃喝拉撒睡,除了健康地活着,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是需要他们争取的呢?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打算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那些无形的东西上呢?不为名、不为利、甚至不为享乐的人生不会很枯燥吗?又是靠什么动力支撑下去的?

    董成海自嘲地笑了笑,他发现自己刚刚所疑惑着的问题之所以会成为问题无非是因为他以正常人的行事逻辑或价值观,甚至是以自己的行事逻辑或价值观为标准去衡量司马元英和陆明的价值观。只有从社会上一般人的价值观或者他的价值观出发,不为名、不为利、不为享乐的生活才会枯燥、才需要动力,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本身就已经暗含了对名、利以及享乐的需求。没有对名、利和享乐存有需求的人生又怎会觉得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