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靖惊天计划之可行性探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李靖惊天计划之可行性探讨 (第2/3页)

霍去病北击匈奴亦是穷十年之力,十年的财富积累就为这一战,而隋室对突厥也一直以分化为主,至杨广后期更有雁门之围,险些提前上演土木堡之辱。如今天下纷争,有大敌李渊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李靖提出先攻突厥,这无疑是一种冒险。

    然而,世易时移,萧布衣不是杨广,此时的中华大地却更胜汉时,四百年的苦难磨练出了华夏的锋芒,区区突厥,何太猖狂?萧布衣若伐突厥,可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方面,萧布衣拥立越王杨侗,并不急于称帝,讨伐突厥时大可宣称为杨广当年雁门之围复仇,突厥近来屡屡资助中原群雄,其目的与隋室分化突厥策略大同小异,无非是搅乱中原的同时获取一些利益。李渊曾对李世民说,突厥弃薛举与其结盟是因为他们太弱,也印证了突厥的不安好心。而观如今形势,李渊即将击败薛举,突厥看到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多半会再次选择一方霸主(比如刘武周)进行支持来打压李渊,若其自破誓言派兵南下,无疑是使萧布衣出兵更加的名正言顺。萧布衣可以大打民族牌,甚至宣称愿意与李渊暂时结盟,共同对抗突厥,李渊若是拒绝,则会大失民心,若接受则不好出尔反尔。此外看李靖的言语,尚需等待一个机会,比如天灾人祸,诸如草原瘟疫之类的,或许太平道又可助萧布衣一臂之力。

    地利方面,萧布衣从一开始的草原之行,至今几年的时间,可以说经营日久;而李靖更是从隋朝时就已经开始筹划,定下了灭突厥只需用三年时间准备骑兵的基调。以李靖谋定而后动的作风,说出这番话显然不是仅仅凭借男儿热血、一腔豪情,他追求的是百战百胜,上次李靖以三百骑兵扰乱草原,不仅彰显出他对骑兵的超强控制,战法的灵活多变,也反应出他对草原的熟悉。可以说李靖对草原的了解甚至是草原人都无法做到。如此一来,突厥的地利也荡然无存。

    最关键的人和方面,其实隋朝时期与突厥交战就已经处于优势地位,只不过杨广刚愎自用,不听人言而又好大喜功,弄得天怒人怨反被突厥围困。萧布衣以仁、义、德、情服人,手下名将云集,万众一心;黑甲铁骑威震天下,即将训练成型批量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