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二十章 一战而定华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二十章 一战而定华夏 (第2/3页)

是做过一番仔细思量的。司马藉所退守徐定之前,早就加固了徐定的城防,这是在年前司马藉还未进军到杭州之前就已经作出的安排,很显然,司马藉已经早有退守徐定城的打算,准备以徐定城作为根基来与北朝兵马周旋。司马藉能提前半年多时间来布置徐定城的城防,在韩健看来也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除非司马藉从战争开始,战略就不是进攻,而是防守,而司马藉能这么笃定的防守,必然是要拖住北朝的兵马,给某些人或者是哪路兵马创造机会来制造事端,逼得北朝兵马不得不撤退。

    韩健一直在考虑,司马藉为何会有这般的自信能固守在徐定城而保证在徐定城弹尽粮绝之前局势会变化,韩健曾想过是李山野,但李山野的势力,也仅仅是昙花一现,甚至李山野的人马还没有对主要的城池展开大范围的进攻,就已经溃不成军,韩健所派出镇压乱军和保护粮道的人马,也不过是一些地方守备军,就已能将这些散兵游勇所击溃,若是司马藉是想依靠这些力量来寻求自保,甚至是最后力挽狂澜,那司马藉未免也太令韩健失望。

    韩健一直在想,司马藉到底最后手上还有一张什么牌?难道是司马藉跟他的父亲有所勾连?

    韩健想不通,也就用心努力去想,可也就在五月初九夜晚,一封急报从南方火速传到韩健面前,徐定城在历经林詹和张行将近一个月的猛攻之后,终于顺利拿下。

    战争只有初步的结果,韩健并不知后续情况,只知道北朝的兵马大批进城,城中的混乱也很快平息,毕竟徐定城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有林詹和张行这样相对有经验的将领,只要城破,城中就算驻守有五万兵马,还是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最后全城皆破。

    韩健最关心的其实是司马藉和萧翎的情况,对韩健来说,尽管他不想面对司马藉,但他还是希望这个老朋友能活着。至于萧翎,韩健与其本就没太多交情,二人甚至连面都没见过。更不用说韩健要保他的问题。

    但战争后续的情况中,一直没有提到司马藉的具体情况,让韩健也颇为恼怒。

    “林詹和张行,都是有经验的大将。他们攻城之后,自然会知道擒拿贼首,并以此上报,如今拿下徐定城,但城中却没司马藉和萧翎的任何下落。这是否太过不同寻常?”

    之前在张行攻占福州城时,就曾有人传闻司马藉人在福州城内,可最后证明是捕风捉影,就算一些人说的言之凿凿,韩健也不信司马藉有分身之术。这次徐定城失守后,司马藉更是突然间人间蒸发一样,不但他消失,连萧翎也消失无踪,好像他们就没曾出现在徐定城一样。

    韩健连他们的生死都不知,就算战争得胜。天下一统所有的障碍似乎都已经扫平,但韩健还是没有丝毫的喜悦。因为韩健感觉身边麻烦事仍旧很多。

    之后几天,韩健一直在整理从南方过来的情报,张行和林詹各自上呈了战报,除了是要论功请赏之外,也是对徐定城最后一战的情况作出总结,张行和林詹分别审讯了城中领兵将领,得到的情况是,司马藉一直在徐定城的太守府内,所有的情报都是司马藉通过侍卫传出来的。所有的战略战术,也是出自司马藉之手,韩健甚至还亲自看过纸上的文字,的确是司马藉所写无疑。可问题是。司马藉在城破最后一晚仍旧有命令发出,但大军攻进城时,司马藉却消失无踪。

    张行和林詹都对此事感觉有责任,对韩健上表请罪,但韩健似乎已经明白到什么。

    其实司马藉可能压根就没进徐定城,至于司马藉的这些战报和命令。看似是针对北朝的每日进攻所安排出来的,但翻来覆去,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针对性,也就是说,司马藉是提前写好了这些军令,在不同的时候,让他所安排的人发出,指挥徐定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