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无法接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无法接受 (第2/3页)

的人们讲道。

    以工代赈!每日二十文工钱!守规矩,讲卫生......

    这一切对于徐海、谭纶等人来说,很新鲜,又引人深思,细品之下觉的道理无穷。

    尤其是听到讲卫生预防瘟疫的时候,徐海、谭纶等人忍不住扫了太平知县一眼。太平县建造的那个什么灾民安置区,估计就是因为忽略了此一点,才导致了瘟疫吧。话说,太平县的灾民安置区,不会是学的朱平安这避洪区吧?!只是连抄都不会抄,依葫芦画瓢,只学了一个皮毛,没学到精髓,结果惹出了瘟疫!一个为民工程,结果成了害民工程。

    太平知县本就心虚,此刻被徐海、谭纶等人一看,不由的面红耳赤。

    “咳咳,自古以来都是直接发放粮食救济百姓,以彰显朝廷恩典,朱平安竟然逼迫难民干活,吃饭还要收钱,岂不是显的我朝冷漠无情?!这不是逼迫百姓与我朝廷离心离德吗?!”

    太平知县脸红过后,出声攻讦朱平安的以工代赈政策。作为弹劾朱平安的始作俑者,他没得选择,只能在“朱黑”这条道上一路闷头走下去。

    徐海等人无人接话,便是王猛等人也没有接话。

    以工代赈其实并不是朱平安首创,《晏子春秋》便有“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赈民”的记载,宋朝时范中淹募工修寺院,也是以工代赈。只是朱平安的以工代赈比之古人,更上一层楼,无论规模还是形式都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性。

    太平知县攻讦朱平安推行“以工代赈”显得朝廷冷漠无情,屁股歪的太厉害。

    再往前行叁里许,便看到了热火朝天的东湖工程区。之所以知道是东湖工程区,是因为在工程区竖立着一个高大的旗杆,旗杆上垂着一个布幔,上书“东湖以工代赈工程区”,占地极大,极目远望都看不到边,粗略估算至少有一二十里,里面足足有五六万百姓在里面挖土、担土、运土......虽然人多,但是工程区一点都不乱,组织规划竟然有序。

    湖坡上间隔数十步摆着五辆马车,马车上一箱子一箱子的铜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湖区内有规划的伙房区,里面有数百妇孺儿童正在准备午餐,稻米的香味飘的好远;五六万百姓在铜钱和食物的激励下,一个个争相恐后,挥汗如雨。

    一个庞大的人工湖已经初具规模,隐约可见上下两湖之分。

    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

    与被洪灾蹂躏、挣扎绝望的其他靖南地区相比,对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