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 (第3/3页)

那娃得罪人家得罪得太狠了。

    按道理说王珪和苏轼同为欧阳修的提携,王珪还是录取苏轼进举的“坐师”,虽然大宋如今不准讲这个,但是总该关系不错才对。

    结果这两个人一辈子八字不合,王珪只要逮着机会就会打压苏轼。

    时人都认为王珪是嫉妒苏轼的才华,因为王珪自己就是以文字博君主青睐的典型,士大夫中传扬他的文章是“至宝丹”。

    至宝丹就是当年苏油在眉山救温症的药,用料都是金银珍珠麝香等名贵药材,时人以此打趣王珪的文章华丽无比。

    而大苏的神格已经凝聚了一半,《江城子·密州出猎》今秋出来了,奠定了豪放派的格局。

    苏轼自己都得意无比,在写给苏油的信中显摆:“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呵呵你个头呵呵!这是赤条条的显摆自己开宗立派,然而苏油还不得不回信大喊佩服。

    直到苏油到了杭州,才知道真相,王珪为何对苏轼那么反感。

    原来大苏在当通判的时候,反对新法,抵制青苗贷,曾将欠贷的农户们都给放了。

    朝廷派出使臣纠察各路青苗贷发放情形的时候,到杭州检查的,正是王珪的侄子辈。

    大苏释放农户是有正当理由的,这些农户本来就是被人以青苗贷为由高利盘剥,杭州转运司为了完成朝廷课额,手续不完善,收息远高于朝廷规定。

    可惜王珪的侄儿不这么认为,在抓不到苏轼把柄的情况下,竟然想出了一个昏招,派自己的仆人去造假证,试图陷害苏轼。

    不料竟然破天荒地精细了一把,反过来逮着了那个仆人,拿住了他们做假证的把柄。

    于是王珪的侄儿只好命那仆人自尽狱中,才得意自保,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杭州。

    此事在士林中引起公愤,王珪那侄子的仕途就此终结。

    苏油这娃做官实在是太稳了,他的仕途谁都知道几乎无法阻挡。

    等到他起来后,苏轼和苏辙肯定会跟着沾光,于是王珪将苏油也列入了背锅对象。

    如今放眼陕西路,和苏油没有瓜葛的,好像真就还只有一个赵禼。

    王安石并不知道这里边这么多的弯弯绕,不过赵禼只是笼络蕃人,编练部卒有一套,却并没有实际打过大战,这让王安石心生警惕。

    拿起奏报又看了一遍:“陛下,苏明润的奏章里说‘另计平蛮之策,别奏以闻。’在哪里?不妨看过再说?”

    吴充翻了一阵奏章感到纳闷:“没看到啊?此等大事我怎么敢遗漏?”

    赵顼反应过来了:“那肯定是密折!你们等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