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旱情 (第3/3页)
其是杭州,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他还得抽出大量的时间来搞好与士大夫们的关系——交游,宴饮,诗文往来,起码要分去一半的精力。
曾经让苏轼号呼的“酒食地狱”,可能不是一般的难过。
但是苏油人还没到杭州,就接到了一封来信,立即加快行程,直接赶到了杭州隔壁的越州。
赵抃赵老头,如今顶着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的名头,正知越州。
赶到越州治所会稽,赵抃已经在码头上等着了,见到苏油一点都不客套,丢给苏油一本册子:“明润,准备救灾吧。”
靠!还能不能说点好事叙叙离情了?比如扁罐多大了之类?
翻开书册,上边是一种表格,密密麻麻都是名字。
苏油有些头大,将老头请到船上,沏茶伺候:“赵公,这是什么名册?”
赵抃说道:“我寻访乡老,当地老人说日久未雨,今夏越州可能会有旱情。”
苏油讶异:“真有旱情?”
赵抃也讶异:“你也听说了?”
苏油拱手道:“郏亶和沈存中也说如今吴越水利,救旱大过救洪,已经在太湖上游大造工程。”
赵抃跺脚:“远水救不了近渴,我已经行文州县,询问以往旱情发生,会灾被几乡,民能自食者几何,官府应当救济的几何,富人能出粟的几家,僧道有羡粟的几家。”
“如今各地收集上来,得稻米近五万石,加上官米五万多石和民间借贷,应对登记在册的两万一千九百多灾民,大致差不多够用,但是其余州府,怕是没有准备,因此特意将你叫来商议。”
苏油有些无语,走到哪里灾情跟到哪里,老天爷这是相当不给面子啊……
赵抃说道:“后边是我想出来的一些救灾措施,你看看是否可行。”
苏油将册子翻到后边,林林总总很多条,比如以前政府救灾,一年最多出库三千石是上限,赵抃认为远远不够,增加到五万石。
一名成人,日配给一升粮食,儿童减半。
担心饥民集中哄抢,计划分设五十七处救灾点,然后还将饥民领取粮食的日子分成单双日,降低拥挤程度。
官府的五万石救灾粮,采用平价发卖的方式,同样为了避免拥挤,分设十八处粜场。
人员雇佣待选官员充任,发给他们工资,给出几个转正名额,救灾结束后作为成绩优异人员的嘉奖措施。
打造城池,以工代赈,工钱用粮食来计算。
鼓励民间借贷,同时限制利息,报备官府。官府背书,秋熟之后组织偿还。
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可以说是当今官府治政救灾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