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快活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七章 快活林 (第2/3页)

华和皎洁。

    “先生,曹小娘子生得端庄秀丽,举止得体大方,又尚未婚配,真是佳偶。”

    “先生,忙了半个晚上,赚了五十贯钱,这买卖,当真做得。”

    “先生,曹三郎虽有轻狂之态,却并不是轻狂之人,值得一交。不过你许诺他日还他五十万贯,也太吓人了。他的五十贯钱是赠与,不是放贷,不用还他。退一万步讲,就算要还,顶多还他五十一贯便好,怎能随口就说五十万贯?万一落了他的口实,到时还不起,怎么是好?”

    “对了先生,马小三为何要送信与你?信上又说了些什么?”

    一出曹府,萧五就恢复了少年心性,他看上去年龄和夏祥相仿,心性却和夏祥的沉稳从容截然不同,一路上问个不停,前一个问题刚问出口,不等夏祥回答,后一个问题又冒了出来。

    夏祥并不理他,只管埋头走路,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浮沉不定。马小三的信只有百余字,却透露了惊人的消息。

    因马小三也只是旁听了董四和董七娘之言,并不知道事情真正的前因后果,是以信中语焉不详,只大概简略一说,提醒夏祥小心为上。不过夏祥还是从中感受到了京城之中的风起云涌,因皇上病重,正在上演一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大戏。

    原来除了三王爷之外,还有一位王爷在找寻先生下落,到底是哪一位王爷呢?夏祥心中愈加对李鼎善的来历大感兴趣。

    只是夏祥并不知道的是,马小三写信之时,一是仓促,二是急切,忘了将两件重要的事情写上,一是燕豪已经派人快马前往中山村去找夏祥母亲,想从夏祥母亲之口查出他的去向。二是夏来夏去大难不死,现在一人北上一人南下。

    “先生,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么头上的明月,此时此刻照在安定河上,也会照在滹沱河上了?”萧五并不知道夏祥的心事,依然兴致勃勃说个不停,“会不会安定河的河水和滹沱河的河水,最终合在一处都流归大海了?”

    百川归海,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本来萧五的话并无出奇之处,却一语惊醒梦中人,夏祥蓦然停下脚步,仰望夜空的明月,喃喃自语:“百川归海,万邦来朝,不管是三王爷,还是几王爷,无论李鼎善先生还是曹公,又或是宋超度宋侍郎,好吧,再加上一个神秘莫测的好景常在,都指向同一个人……”

    “谁?”萧五瞪大了眼睛,好奇加懵懂。

    “还能有谁,当然是当今圣上了。”夏祥翻了翻白眼,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没谁,赶紧回去,早点休息,明天一早还要早起。”

    “为何要早起?明日又不考试。”萧五瞬间就被夏祥带偏了话题。

    “因为明日一早有大事发生。”夏祥随口一说。

    “什么大事?”

    “明日一早你就知道了。”

    “先生,现在先透露一二,要不我睡不着……”

    “先生,先生等等我。”

    夏祥哈哈一笑,脚下不停,大步流星。

    明月无言,寂寥而永恒地照耀大地。繁华而盛大的上京,全部笼罩在明月的光辉之下。月光下的皇宫里,文德殿外,几名太监在窃窃私语,福宁宫里,几个宫女拎着灯笼在打盹。皇宫外,禁军列队巡逻。

    皇宫以南三十里的民宅中,有父母呵斥孩子的声音。再向南三十里,房屋低矮而破旧,已是上京郊外,时有犬吠之声传来,远远近近,在小巷深处回荡。

    再向南三十里,便出了上京城。出城不远,便有一处树林。树林不大,方圆不到十里,都是一些北方常见的大树,榆树、柳树、槐树、松树,并非什么名贵树木,却为来往的行人提供了一处休息的场所。林中被僻出了无数块空地,若是白日,空地之中便会多出众多茶肆、酒馆、冷饮摊贩,也有简易的客栈可供住宿。在此停留的大多是前来上京的客官,途径此地时正好天色已晚,此去三十里路程才到上京,若是连夜赶路,过于劳累,在此借宿一晚明日一早出发,也是好事。是以林中十数家客栈,大多时候客满。

    因为此树林之中一应俱全,劳累之余,有如此一块宝地可供吃喝乘凉休息,是为人生一大乐事,有好事者便将此林叫为快活林。

    四更时分的快活林,行人早已安然入睡,只有几个早起的早点摊主刚刚起来,支起炉子点燃炭火,为即将到来的客官准备早点。每日从此经过前往上京的路人不下数千,只要有数十人吃饭,就足以养家糊口了。

    李观雨在快活林卖了十年早点,每天五更时开始忙活,到中午时分收摊,半天下来赚上两百文是家常便饭。两百文虽然不多,却也足够他每日喝点小酒割块猪肉了。有时再遇上大方的客官,顺手多赏十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