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十六)络腮胡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八十六)络腮胡子 (第2/3页)



    姥姥摇摇头道:“不知道。你说的这些是好吃呢?还是可以卖钱呢?”

    “姥姥,你说的是什么呀?这都是典故,古人立志,发愤图强,刻苦学习的故事。”

    董梅娘听得似懂非懂,看文竹的胡子也就不那么刺眼。也许她心里嘀咕过两日就回乡下,眼不见心不烦。也许暗想,读书人的事乡下老太不是太懂,写书的是呆子,看书的是疯子,别耽搁了呆子的前程。

    文竹每晚挑灯疾书,不敢懈怠,笔耕不辍。有时紧锁眉头,有时仰天大笑,有时一气呵成,有时半天憋不出一字,气不打一处来。有快乐也有痛苦,写书人心里清楚。虽然框架已有,但如何下笔如何收也让人费神。

    文竹按实写,不刻意隐瞒,仿佛是回顾人生历程。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感恩。有错就想法去修正,有好的地方要继续保持并加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写书文竹对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

    文竹过一段时间就让董梅校正错字,她是第一女主角,理应是第一读者,偶尔她会润润笔,提一些小建议。夫唱妻和,常促膝长谈,互相促进。明灯有心,人岂无情?耳鬓厮磨,情愫益深,默契更进一层。人生如斯,不亦乐乎?

    六月初树木恣意疯长,文竹的络腮胡子也不例外,一寸有余,乌黑发亮,浓密。成为振兴工具的不可多得的一道风景线。

    有人说他受了刺激,有人说他对一个叫小青歌手的缅怀。有人暗地时叫他“关公”,有人开玩笑说他是“*”在世,更有甚者臭化他为叫花子,文竹充耳不闻。当面对他还是毕恭毕敬称之为文总。

    一日上班,文竹刚进厂,远处就有人指指点点,说“关公”上班了,文竹懒得理会,径直上了办公楼。

    九点多,小云领着几个德国客户参加样品室,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客户见到文竹的络腮胡子,特别感兴趣,要和他合照。文竹想进厂十几年,未有一个老外要求跟他合过照,这个客户是例外,估计是冲着他的胡子而来。

    “哈罗,我叫奥斯曼。”

    “哈罗,我叫文竹。”文竹握着他手说道。

    “文先生,你让我想起马克思先生。”

    想不到老外还是中国通,虽然中文有所生疏,沟通还是没问题的。这让文竹还是大吃一惊,可见中国的开放程度已胸怀天下。

    “奥斯曼先生,应该确切地说,是让你想起他老人家的胡子。”

    “是的,是的。如果你穿上道袍,打一套太极,肯定仙风道骨,像那太极真人张。。。。。。”

    奥斯曼边说边耍起太极招数,结果语塞,动作也停顿了下来。

    “你说的是太极鼻祖张三丰吧。中国历史源源流长,长到你爱上它,不愿离开。”

    “对,对,对。不愿离开。你的胡子那么长,我猜你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

    “如果你买我们的工具,我就跟你讲它的故事。”

    “哈哈哈哈,如果我买你的胡子呢?”

    有些老外的幽默与生俱来,文竹怎敢示弱呢?

    “没问题,但必须等上几个月。”

    “WHY?”

    “过几个月我准备拍卖,到时你可以来竞标。”

    “真的?假的?”

    “你不会当真吧?”

    哈哈哈哈,想不到蓄胡子还交到一个德国朋友。以后奥斯曼来,总要找文竹唠上一阵子。有胡子时来,剃掉胡子还来,看来胡子仅起桥梁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