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劳资纠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三十)劳资纠纷 (第1/3页)

    振兴工具经过二次改制,九年多的招兵买马,九年多的蓬勃发展,产值由四千万做到了三个亿,员工由三百个发展到一千人,从单一的五金工具进入到电动工具行业。生意越做越红火,远销欧美,产值几乎年年上新台阶,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没改制的企业大都苟延残喘,最终破产。文竹有时也纳闷,企业一改制活力就能那么四射?同一个领导同一套班子,就因为产权归属的问题,一个企业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

    以前是为集体为大家,犯不上;现在为自己,马力开足,累死也心甘情愿;原来一个人的良知大都只为少数人的利益,天下为公是传说中的尧舜。老板带好头,员工挣的是辛苦钱,比以前多一点,心就足矣。

    老城要改造,也容不下振兴工具的发展。借着这个契机,公司于2002年年初在龙城市西首的华龙经济开发区购了九十亩地,为原面积的三倍,至2004年年底竣工,同时完成了搬迁。

    工业园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空气也比市中心新鲜了几倍。园区的东首是学校、住宅区、一个天然氧吧公园:清水公园。

    公园的北大门隔几条马路与华龙区政府相望,政府大楼造得相当奢华,因为区政府有的就是钱。

    再往东就是环城高架,便于交通,解决市内拥堵问题。龙城市已经发展了公交优先的BRT专道,IC卡刷一次只要六毛,比周围城市便宜了许多,出行也比以前方便了许多,只要有一点点恩惠老百姓便会铭记于心。

    园区往南是老312国道,但那儿的物流公司却形成了规模,没有搬迁。再往南便是住宅跟街镇,东南方向是龙家塘批发市场,是龙城市的菜篮子,后来批发市场搬迁到园区的西南首去了,规模更大了。

    园区的西边是运河,运河边上是新312国道,再往西去些,就是全国规模数得上的邹镇灯具城,只要你想象得出来的灯那边就有。园区往北也是大运河,来来往往的船只没有以前多了。

    园区内东西向的路以树为名,如合欢路,水杉路;南北向的路以花为名,如桂花路、樱花路。

    文竹的公司位于青枫路上,大门坐北朝南开,欢迎八方的来客。进门就是一座气派的四层办公楼,后面依次坐落几幢高大宽敞明亮的厂房,余二十亩地待以后开发。

    厂区内水泥路四通八达,草坪如茵,空地上栽着花木,如香樟、柳树、桂花树、竹子、紫薇、栀子花等随处可见,与老厂区的绿化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文竹的办公室在二楼,独居一室,只要窗外有阳光,屋内就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文竹进厂十年不到,呆过好多部门。先是车间实习,财务、经营、生产轮流,后又回财务,像个萝卜一样,从这个坑移到那个坑,到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2001年上半年,人事科负责人郜东方的猝死,有人说是累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累成病而死的,反正那个事无巨细每事必记的郜东方去了另一个世界。

    文竹顶了他的缺,同时还兼着部分财务工作。他的资料没人敢碰,怕传染上猝死的病菌,文竹毫无畏惧,从容地清理。也许是无所畏惧,使病菌望而却步。文竹从没接触过这工作,好在他的学习能力与植物的再生能力一样强,渐渐就上路了。

    跨过一年四季皆亮着灯的走廊,对面就是一个会议室,可容纳十几个人,屋内放置一张椭圆形的暗红色会议桌,仿红木的,四周是配套的椅子,泛着漆光。会议室的三角有盆景点缀,一角放着柜机空调,白色的墙,窗户上飘着绿色的帘子,半挂着,让光透进来,窗也化着,透透气。

    今天文竹就要这个会议室处理一起因工伤引起的劳动纠纷,对方是劳务派遣工,工伤九级,因没有交社保,因此所有责任均有劳务派遣公司和文竹公司承担。

    劳务工当然是赔的越多越好,单位当然是赔的越少越好,因此双方才要坐下来协商解决,协商是双方妥协、让步、又可以接受的产物。

    如果协商能解决,文竹只要去区仲裁做个备案就可了结。如果协商不成,劳务工需要去劳动监察大队去举报,监察大队下来调查,单位也可以往派遣公司身上推诿,最终还是坐下谈。

    劳务工也可以直接去仲裁,当然主体要得当,否则会驳回。仲裁处也是以调解为主,调解不成再仲裁。

    如果走到这一步,那去法院也是不可避免了,去法院还是调解为主,调解不成,宣判。一方不服,上诉,维持原判或是改判,这样案子似乎结了。

    劳务工要不到钱,还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一圈走下来,没有一年二载还真完不了,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二年呢?如果老板缺德,卷着软细溜之大吉,劳务工也只能拿着胜诉状欲哭无泪,以头抢地耳。

    当然可以请律师省却许多麻烦,可是请律师得先掏钱啊,看病的钱还急得四处筹,哪有钱请律师啊?因此劳务工希望在单位协商解决,少就少点,只要不太离谱。

    文竹也不会太坑他们,政策法规总比他们懂一些,与劳动部门的关系也总比他们熟一些。如果他们狮子大开口,就请他们走司法途径或者建议他们到劳动部门咨询。劳动部门的回答也是杠杠条条,细则一般不会透露,通过书籍或是媒体大都也是一知半解,更关键的是他们也没这个工夫去琢磨。

    只要在总价的七折左右,公司还是愿意协商解决的。当然也有不懂的人像傻子一样拍拍屁股动身走人,这样的人文竹不会善意提醒更不会去追回来,说你还有钱没拿呢。单位的钱文竹说了不算。权益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文竹单位有一千位员工,其中三百多是编制内,六百多是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既然是同工同酬,为何还要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运作呢?编制内的交社保,编制外的少量交社保,其实人都是振兴工具的,劳务工也是公司招的,合同却是与劳务公司签的。

    说到底是降低成本,这与老板的良知有关,与政府的社保统筹收费有关。公司现在是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私营企业,订单雪花至,利润却不高,老板当然想多赚一个是一个,能省一笔是一笔。

    而养老金统筹的那一块却要20%,还不包括医疗、失业、公积金等其它。如果劳务工工资平均按2000元/人/月计算,650人每月统筹养老金就需26万元,一年就是312万元,加上医疗、公积等不少于600万,这就是劳务派遣的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