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借壳上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章:借壳上市 (第2/3页)

是那种长着一团和气的圆脸,逢人便笑咪双眼,向周遭团团作揖的影视剧的守财掌柜形象?

    不着边际的想象没有持续多久,汉末的大财主被人匆匆带来。来人与那种浑身尽带铜臭味的土财主沾不上半点边,尽管衣裳些微不整,面露几分菜色,显得有一丝落魄;但走近细瞧,却不失一昂昂男子。此人一米七左右,三十岁出头,五官端正,相貌堂堂,虽在土匪窝关押了数日,可依然从容坦然,全然没有常人身处贼窝的胆颤心惊的窘态。

    此人不简单!

    我呵呵一笑,对来人说道:“先生受委屈了,鄙人沈浪,字海川。请问先生尊姓大名?是何方人士?为何被关押于此?还望赐告。”在问话之前,我的手下已经告诉他,山寨早为我军所破,你得救了。

    中年人平静沉稳的脸上绽放出光彩,他整理一下衣袍,拱手谢道:“在下糜华,字子孟,东海人氏。将军高义,灭贼匪于覆掌之间,救华于危难之际,请受我一拜!”说完,对我深深鞠了一躬。

    我连忙虚抬双手,客气道:“先生快快请起,我并非什么将军,因见贼匪猖獗,义愤之下,出手击灭,救出先生只是顺手为之,当不得如此大礼!”

    糜华恭敬的面容露出惊容,暗思,山寨有匪人四五百,易守难攻,转瞬就被此人所破,此人当真不凡。试探问道:“将军勇武,不知部曲几何?我徐州糜家也算略有家资,若将军有所需,华敢不支助一二!”他不知道的是,邓通的几千人马被我和典韦两人打得落花流水,吓得跪地请降。他要是知晓这一真相不知会惊讶成什么样子!

    这是个有意思的人,也是个聪明人,和这种人打交道,我喜欢。听说他是出自徐州糜家,糜家在东海朐县,让我大大的惊喜了一番。有钱人啦,在东汉末年的福布斯榜绝对可以排上前五。历史上,刘大耳娶糜竺的妹妹糜贞,陪嫁丰厚叫人咋舌,铜钱数亿,奴仆几千!

    糜竺是他什么人呢?

    我怀着满肚子的疑问,脸上并不露声色,对糜华的施礼却连连假意推脱,含笑道:“举手之劳,谈何酬谢,糜先生客气了。”这个时代的风气我多少有点眉目,讲究恩怨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少有拖泥带水!不像后世做了好事,不仅没有回报,反而有可能被人倒咬一口。此刻,我越是学习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或许得到的好处会更大。

    糜华不愧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商人,谈吐大方,见识不凡!谈到中原民生,西域趣闻,岭南,辽东的风土人情,皆信手拈来,与此人对话,有如沐春风之感。谈到糜家的现状时,糜华脸色开始慢慢变得凝重。

    糜华是糜家现在的家主,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二弟糜竺,字子仲,22岁;三弟糜芳,字子方,年方十八;还有一幼妹,名叫糜贞,还在牙牙学语。糜家行商百余年,商号遍布中原,尤其在糜华父子大力经营下,糜氏已成为大汉顶尖的巨商。

    风光无限的糜氏家族实际上暗藏着巨大的危机。光和年间(公元178—184年),皇帝卖官,宦官弄权,朝政混乱,人民困苦,凉州的羌胡叛乱不止,镇压凉州羌人叛乱每次所需不下百亿大钱。糜家作为天下知名的巨富商家,免不了要向朝廷捐献几笔爱国反分裂资金,可近年叛乱频发,官府一次比一次狮子大开口,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如仅仅是这些摊派,凭借糜家强大的底蕴并非维持不了。最让糜华不安的是,新来的刺史朱并极度的贪婪,一直觊觎糜家的家产。糜家是纯粹的商业世家,族中少有做官从政之人,一旦被朱并抓着马脚,糜家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番思虑之后,糜华决定去京城买官。他把家里的一应事物交给二弟后,在洛阳和大宦官张让搭上线,用10倍的价钱买下徐州东海郡郡守,哪知张让手下当值小宦官把东海郡写成青州的东莱郡。这种坑爹之事实在过于荒缪,找人去理论,那厮便送了张东莱长史的空白委认书及印章,任你填写何人皆可,算是补偿,只须日后报备朝庭即可;又传话下来,换成东海也行,那得重新交钱。糜华哪敢再去当这冤大头,只得憋下满肚子怨气跑来青州赴任,悲催的又被山贼劫持,随从皆遇害,幸亏遇上我。

    我不由感叹再三,怪不得他的两个弟弟和幼妹都青史留名,而他在历史中却籍籍无名,或许他早早就在山匪手中挂掉!

    听完他的故事,我突然心中一动,正为如何混入东汉官场而抓瞎,哈哈,这不,俺欲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

    今日就和这位汉末大富豪敲定这笔买卖,把这份空白委认书弄到手,好好过过大汉长史的官瘾,进而建设东莱,发展东莱,静待天下有变。

    东莱对这个时代的枭雄而言,是块鸡肋之地,农田贫瘠,灾乱横生,台风,海啸频发,战略回旋空间狭小,有王霸志气的诸侯是不会朝这里多瞧一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