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五章 憋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五章 憋屈 (第2/3页)

,若是离得远一点,崂山监狱也不在松海境内,这件事也轮不到我们出手,巧了的就是我们和下海是挨着的,崂山监狱还偏偏就在松海境内,想不落在我们头上都难。”

    饭后商议着说这次先去打探下情况,不用带太多人,于是还是我们三个过去一趟。至于松海这边的设卡则交由李军负责,到目前为止尚未捕捉到梁旭东的踪迹,具体在什么地方还不敢确定,所以现在设卡依旧不能停下。

    驱车前往下海市,下海市是临海的一个市,论繁华的程度要比松海市强一个档次,不过也因为快速扩张,导致了这里的治安环境不是太好,不过也只是相比较松海来说。

    进入下海市地界后,张斌回头问道:“先去下海市局调查下当年的宗卷?还是说怎么着?”

    孙建国想了下说道:“先去趟下海市局吧,毕竟是异地用警,我们得考虑到当地警方的感受,不能因为拿着一份命令就当做尚方宝剑,下海市还是有很多好同志的,那样逼供坐实犯罪事实的人也只是极少数一部分,这次出了事,他们肯定也不会好过。”

    一路径直到达下海市公安局,表明身份后,市局的一位副局长接待了我们,在路上的时候,他有些歉意的说道:“抱歉了,这事让你们松海方面费心了,几位如果在下海市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直接和我说声,我给你们调拨协调。”

    先不说别的,就这样的语气就让人跳不出毛病,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对方还是副局长,孙建国忙说道:“客气了,我们也是公事公办,副局长,您能给我们说一说梁旭东当年的案子是个什么情况吗?当时主事人是谁?”

    “进了屋子再说,下午听说你们要来,了解事情始末后,我将当年处理梁旭东案件的所有警察全都叫到了我办公室,仔细询问了当年的情况,据他们说,当年的案子证据确实不足,而且找到的证据也有猫腻,感觉像是栽赃陷害,不过当时因为处在98大洪水期间,根本就没来得及多想,便给结案了。”

    “你也知道当年98大洪水时候的情况,当时全国都忙着救灾抗洪,我们下海市又处在长江的出海口,压力更别说了,当时所有的警力全都投入到救灾当中,还有帮银行转移金库,根本腾不出警力仔细调查,而且案发地还被洪水给淹了,所以想寻找翻案的证据也没找到。”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当年98洪水的时候,我还在警校上学,当年的洪水真的是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抗灾,听说全国一半以上的部队都投入到那次抗灾行动中,我所在的警校课也不上了,所有人员全部去救灾,足足在外面待了俩个月,等洪水过去了才回去。

    当年的案发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那只能说巧了,案发地被洪水淹没,根本没办法取证,社会各界的力量都放在了救灾上面,这时候如果出现了什么案子,肯定是一棍子打死,越早结案越好,谁有空和在这磨叽。

    在办公室里面,我见到处理当年梁旭东案子的四名警察,在经过简单的交流后,他们四人承认当时确实有刑讯逼供的行为,主要就是为了尽早的结案,而且确实没发现新的翻案证据,所以便想着速战速决。

    因为不是在自己的地界上,对方的副局长还在场,所以孙建国并没有对他们的行为作出任何评价,想了会说道:“你们能不能说下当年梁旭东的案子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觉得有猫腻的地方在哪?有没有其他嫌疑人?”

    “孙副队,这是当年办案的宗卷,除了他口供的部分有不是之外,现场勘测记录并没有作假,全都是按照实际情况来的。”

    四名警察中的一人从桌子上拿起本发黄的文件递了过来,并翻开其中的一页对我们说道。

    孙建国接过来翻看了几分钟,完了又递给我和张斌,我见上面记录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只有不到一页纸的内容,而且干货也不是很多。

    大致内容如下:1998年7月6号,下海市外滩区琥珀别墅群,一栋名为玫瑰园的别墅发生一起凶杀案,死者性别女,现年28岁,系海归人员,死前曾在外企担任经理一职。案发后,经过现场初步勘查,得出结论,死者为他杀,致命上在头部,凶器为炒菜所用平底锅,并在犯罪现场发现一吊坠,而据死者同事所述,死者并没有佩戴过吊坠等饰品。

    经过调查,吊坠系死者公司同事梁旭东所有,并且在案发当晚,梁旭东曾去过死者住处,梁旭东归案后矢口否认自己是杀人凶手,后经过警方攻心等心理战,最终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

    说是记录了一页纸,其实唯一有用的线索就是在案发现场发现的吊坠,但在办案的过程中,这一线索并不能成为将一个人定为凶手的根本依据,还得有很多的辅助证据,或者是直接证据,很明显下海警方当时在处理这起案子的时候很草率,并没有综合方面的证据。后面所谓的攻心,其实说白了就是刑讯逼供,没什么参考的价值。

    孙建国想了会望向对面四人说道:“你们当初有没有对现场进行指纹提取?或者是微量证物的查找?”

    四人相互对视了眼,其中一人开口道:“我们当时在屋内提取过指纹,但是并没有找到除死者以外的指纹,只在门外把手上发现了一枚残缺的指纹,不过并不属于梁旭东,当时下海因为洪水的原因,各界都很混乱,我们曾经试图查找这枚指纹的出处,采集了一千多名的可疑人员指纹,那时候还没有电脑等仪器做指纹对比,所以我们都是用的肉眼去作对比,对比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洪水越来越大,所以只好结案。”

    孙建国又问道:“当年的案发现场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