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部 卧龙寨 第五章 老光棍子赵大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第一部 卧龙寨 第五章 老光棍子赵大山 (第1/3页)

    老光棍子赵大山和赵淌油是同族的爷们儿,人们管他叫老光棍子,其实他的年龄并不算老,只是光棍儿打得时间太久了,人们根据他的光棍子的年岁才这样喊他老光棍子。老光棍子的年岁只比赵淌油大了几岁,也是五十多得少,六十又少得多的人。虽然他比赵淌油大上几岁,但论及辈分,他却要喊赵淌油爷爷。辈分上赵淌油比他大,可在人们心里的威望,赵淌油又差了他一截儿。只是这几年赵淌油手里钱多了,人们这才更多一些地把眼光放到赵淌油身上。尽管这几年赵淌油混得肚圆腰粗了,对老光棍子赵大山,他还是没有看成外人,每逢个年节儿,他总是要喊着赵大山到他们家去过。偏偏老光棍子赵大山脾气倔,小门不出大门不迈,一个人闷在被窝里睡大觉过节,别人贴个门神放个鞭炮啥的,他不理这一套。大节是这样,小节也是如此。前年,赶在年季节上,赵淌油办齐了年货又过来招呼他,推开门进了他的屋,屋里和以往一样冷冷清清的。赵淌油知道他又在扯大觉,径直走到他的床前扯开他那又脏又重的被子,他哪里是在扯大觉啊,分明是在蒙着被子流眼泪。赵淌油看到他这样,心里又酸又疼,这土到胳肢窝的人了,出出进进的独来独往,有个啥子伤风头疼的也没个人照应,能不流泪吗?打那以后,无论逢上什么节,赵淌油干脆喊上全家人到他老光棍子赵大山这儿过。老光棍子见这样不合适,自己也推脱不了,也就乐乐哈哈地跟赵淌油一家一块儿打发节日。虽说他老光棍子脸上乐乐哈哈的,可心里比以往更难受。赵淌油好好歹歹儿孙都有了,一家人在一起闹闹腾腾地那是真打心眼儿里乐呵,而自己是在跟着他们傻乐呵。等赵淌油他们一家都去了,自己仍是一根独杆儿,跟谁乐呵去?

    在赵大山这茬人中,赵大山虽比不上张老驴的年岁大,但绝对要比张老驴能服人,尽管他没有想张老驴那样混得有家有院儿,但人品要比张老驴好得不知有多少。不光赵大山的人品让村子里的老少爷们儿们服气,在赵大山他们这一茬人中,很少有人能像他赵大山一样幼年跟着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识过几个字,还能背些古诗讲些古事儿。在他父亲故去之后,他仅借着手里的那本缺页少张的《康熙字典》,又磕磕绊绊地读了《三国》,读了《水浒》,还读了《西游记》。就凭着这些,他在这个寨子里的他们这茬人中,就已经算得上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了。“高级知识分子”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原则,说话句句在理儿,不会跟人歪头胡缠,一是一,二是二,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寨子里有谁与谁动嘴吵嚷了,他也总爱管个闲事儿,不偏不向,以理服人,这让他在老少爷们儿们间赢来了很高的威望。他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有谁家找他写个什么书信或者契约啥的,他有求必应,从不拿架子。尽管他的书信或者契约时常会写得出现错三别四的误子,老少爷们儿们还是找他。就是这样的误子,寨子里其他人还没有这个能力出呢。再加上那些年运动,他这个“高级知识分子”在这个寨子里就更加兜得开转得响了。这个寨子里的标语口号布告啥的,全有他赵大山执笔,虽然他的字写得硬撅撅得像个没尾巴的秃驴,但总算有那么一回事儿,也能应付那些运动。然而,像他这样一个满身力气“能文能武”的全才居然打了光棍儿,说出去恐怕连不懂事儿的孩子也不会相信。其实吧,别看赵大山这个时候整天软不拉叽的像丢了魂儿似的,但他也有过风风浪浪的过去,有过如日如火的爱情,有过温暖温馨的家。眼下他落到这个地步,怪也就怪他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

    “五八”年,正赶上赵大山精壮的年岁,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儿,满腔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