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2【糊涂悲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02【糊涂悲剧】 (第2/3页)

火如荼。特别是到了80年代末期,由于物价闯关失败,国家财政不景气,中央下令“名酒不上席”。宋家生产的白酒趁机拓展市场,并且获得市政府的支持,成为本地基层单位的招待用酒.

    再借国营酒厂陷入三角债之机,宋述民到处活动奔走,终于把本市最大的国营酒厂给兼并了。

    宋家不但兼并了国营酒厂,还顺带着兼并了市里的五金厂和塑料厂。

    别以为这是什么好事儿,被兼并的五金厂和塑料厂都亏损严重。由于地处偏僻的大西南,想要拆卖都没人肯买,工厂地皮也没有任何开发价值,每年都需要宋述民从酒厂拿钱补窟窿。

    当时全国都在这么搞,地方政府头疼于国企烂摊子,逮着一家明星企业就打包大赠送,或是进行联营,或是直接兼并。由于是乡镇企业兼并国营企业,都属于集体性质,上头还有厂高官当管家婆,宋述民连开除一个工人的资格都没有。

    宋述民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要到更大的权力,把厂高官架空之后,他成功将这两家国企扭亏为盈。

    市政府一看高兴坏了,又把另外几家亏损国企扔给宋述民管理,甚至还想打造一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地方大集团。

    为了获得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宋述民只能照单全收,硬着头皮把那些亏损国企给接住。

    其实,国企亏损不算什么,厂高官乱插手也不算什么,最可怕的还是企业股权不明晰。

    宋述民虽然掌管着多家企业,坐拥数亿资产,但他只是个大管家,没有一分钱归他私有——即便酒厂是他从无到有经营起来的。

    前些年,沿海那边流行“量化改革”,开始实行股权分配,许多乡镇企业家由此成为真正的富翁。宋述民也想学着这么玩,但容平市地方偏僻,官员思维非常僵化,根本就不答应所谓的“量化改革”。

    紧接着,宋述民又咨询了一位经济学家,想通过MBO方式来完成股权改造,结果还是被市政府给中途制止了。

    宋述民终于选择铤而走险,他先是以创汇为借口前往新加坡,悄悄注册了一家公司并转移资产。接着,又以新加坡公司的名义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香港公司,再让人打着港商的旗号搞合资,借此来实现管理层的股份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