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加大火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章 加大火力 (第2/3页)

区排成一行的T—26(33)轻型坦克、BT—2型快速坦克彻底报销,不光坦克顶部、后部被穿甲弹击穿,连正面装甲也有中弹位置被20毫米穿甲弹击穿。T—28三炮塔中型坦克除了正面装甲挡住了五分之四的穿甲弹外,其他部位完全挡不住20毫米穿甲弹的攻击。T—35多炮塔型重型坦克正面35毫米的装甲倒是完全挡住了攻击,但其它部位都被打成了筛子!而放在坦克附近的所有假人,也被机枪子弹和炮弹破片撕成了碎片。要知道,20毫米“史瓦克”ШВКА机炮发射的穿甲燃烧弹,在300米的标准攻击距离上能击穿25毫米的标准装甲,而T—26(33)轻型坦克、BT—2型快速坦克装甲最厚的地方就就20毫米,连T—28的正面装甲也只有可怜的25毫米。包括50吨重的T—35,所有坦克的后部与侧面装甲都是20毫米不到,很多地方只有10—15毫米。

    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们看来,T—26轻型坦克、BT—2型快速坦克在这样的攻击下被摧毁还情有可原,因为它们的作战目标就没有要求抵御大威力炮弹攻击。但以“陆地巡洋舰”为设计目标的T—28和T—35多炮塔型重型坦克被20毫米的穿甲弹都打成这样,要是在地面上被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击中,将毫无生存的可能。

    这是30年代苏联坦克设计与陆地战术思想的一次9级地震!当时的苏联和各西方工业强国都认为,坦克应当像海上的巡洋舰一样,拥有大量的火炮和厚实的装甲,因而出现了不止有一个炮塔的“陆地巡洋舰”——多炮塔坦克。而这个错误的思想也让苏联在三十年代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资源。这次的测试彻底摧毁了苏联领导层对于多炮塔坦克的信心和希望,苏联坦克工业的发展也在那一天来了个大转变。

    林俊非常满意自己的“表演”效果,其实一开始的攻击地面目标测试就是自己加上去的,照理伊-16的作战目的是不需要进行机炮、机枪攻击地面目标的测试。

    第二天,林俊又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关于我军坦克武器的发展方向”的文件交到了斯大林的办公室。

    报告中最重要的几点就是:

    1,设计正面装甲能在较远距离抵御76.2毫米反坦克炮攻击的单炮塔新型坦克。

    2,新型坦克在机动、火力和防御三大指标上应该较为合理平均。

    3,结构简单、可靠性好、适合大量生产装备。

    在报告里林俊还列出了自己所知的T—34型坦克的一些技术数据提供参考。

    在前一天紧急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后,接到林俊报告的斯大林再一次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不仅包括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们,连红军各军种的将领们都有40多人,还有在莫斯科的所有坦克、飞机与舰艇设计专家。

    “我们需要好好检讨自己的作战理论!安德烈同志的报告你们都看了,要不是昨天安德烈同志要求的测试和这份报告,我们将要在军队的建设上浪费多少时间和资源!我们红军将要在与敌人的战斗中经受无法想象的巨大损失!这要我们重新开始思考我们的作战理论,将军队的建设转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斯大林今天非常激动。

    “同志们,会议前安德烈同志还和我讨论了一些关于红军各军种的建设意见,特别是空军和海军建设的设想。在座的所有同志,你们不要以为一个年轻军官的意见没什么,要是听了安德烈同志的建议后,你们都会知道,以前我们的思维错的有多么离谱了!好了,下面就由安德烈同志来发表他的建议,在座的都要做详细记录!还有,有意见和疑问可以现场提出来,安德烈同志将会做解答。”

    斯大林在上午的时候,已经领教了这个安德烈的厉害!比如,当时他对于陆军装备冲锋枪的意见有不同的理解,结果林俊的一番解释让这位最高统帅心服口服。

    “你们的脑袋也会好好洗洗了!”这是斯大林坐回座位时的想法、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时间,林俊概括的阐述了自己对于军队建设的意见。在陆军方面,林俊提出研究新型坦克的同时,还提出要大量研究装备车用电台,以增强坦克作战时的联系能力(因为当时苏军坦克的电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