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四十七章:于慎行的纠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百四十七章:于慎行的纠结 (第2/3页)

议是,他想要登上首辅之位,首要的人物就是取得天子的信任。

    这一点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易是因为于慎行有王锡爵的举荐,虽然他久在家中,但也知道当今天子和首辅王锡爵的关系十分亲密,加之这是王锡爵离开朝堂之前的举荐,在当今的心中必定会占有不轻的分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单论天子心中的偏好,于慎行要比其他朝臣胜上一筹。

    而难是因为,于慎行清楚王锡爵的手腕心性,以他这么一位出色的政治人才,都不能在天子手中占得上风,换了于慎行,未必就比他做的更好。

    但是想要在一众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于慎行又必须显露出能够让天子看重的本事。

    简单的说,王锡爵的举荐,不过是一个引路石,若是于慎行本身足够出众,那么他就能够顺势得到天子的青睐,进而在天子的帮助下荣登首辅之位。

    但是如果他不够出众,引路石也就只是一个引路石而已,原官起复,中旨入阁,这种种恩遇,也算是天子对老首辅兢兢业业为朝局付出一生的回报了。

    所以实际上,于慎行所面临的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取得天子的信任!

    应该说,在来京的路上,于慎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便他也没有想到的是,天子竟然会拉开这么大的阵仗,来当做考验他的题目。

    不需要明言,从站到北安门外的那一刻的时候,于慎行心里就清楚,他该如何取得天子的信任了,因为天子的棋局已经摆下,于慎行要做的,就是替天子下赢这盘棋!

    而他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满朝文武!

    这一点,在于慎行进宫之后得到的口谕当中,再度被得到了确认。

    天子要让他做的,就是破局,破掉眼前的君臣僵持之局!

    先前的奏对当中,其实陈矩就只说了两件事情,第一是科举十分重要,不得耽误,怎么不耽误?当然是让人不要耽误,朝廷举办了这么多次会试,程序流程早已经熟络的紧,断断不会出错,而唯一可能出纰漏的地方,就是人了。

    会试考官的名录早已经公布,但是如今朱赓和李廷机两个同考官却尽皆递了辞呈,于慎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这两个人从府中拉出来,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去主持科考去。

    而第二件事,其实也简单,陈矩先前说了,如今朝局混乱,让皇帝颇不省心,那意思其实也清楚,就是让于慎行把这混乱的朝局给扫平了,而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如今的朝局之所以混乱,最大的原因就是君臣对立,而这件事情的具体体现,就是天子下诏擢升的那几个官员,全都借口抱病,不愿意上任。

    而且更重要的是,天子的口谕当中也明说了,七日之后便是会试之期,作为副主考官,会试的时候,于慎行就须得入贡院,所以留给他解决这两件事情是时间,也是相当的有限!

    应当说,这两件事情放在任何一个朝臣的身上,都会感到无比沉重的压力,第一件事当中涉及到两位阁臣,一个是年资极久,一个是身负从龙之功,而且两人皆是在朝中有不小势力的阁臣,无论是谁,想要一举让他们二人听命,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是初入京师的于慎行。

    而第二件事情看似简单,但是其实更为棘手,那杜门不出的几位,虽然不似两位位高权重,但是他们几位代表的意义却重!

    因为他们的背后,是整个文臣集团,于慎行心里清楚,他们之所以会抗旨不遵,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天子的数道旨意激怒了文官集团,除非天子肯低头认错,不然的话,这件事情是不会结束了。

    而且更糟糕的是,于慎行现在的处境并算不得好。

    他虽然到府邸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对于京城当中的流言已经有所耳闻,更何况他也不是傻子,天子的诏命擢升了四位官员,只有他接受了任命。

    朝堂之上的压力定然会瞬间都集中到他的身上,所以说,其实他现在要做的事情是三件,另外加上的一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