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41章 最后一战(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41章 最后一战(1) (第2/3页)

月25日兵临合-肥城下,而南-京政府方面依然没有平静下来,他们的慌乱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波及到更宽更广的地域。

    就在郭拙诚的第三军兵临合-肥城下的时候,林总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也迟后两天兵临武-汉。林总如本来历史上一样,其扩兵的能力无人能敌,在消灭了湖-南的湘军后,他的部队早就超过了三万,到达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十万大军的地步。

    加上陈-毅、粟-裕的数万大军,一共十三万精锐部队将武-汉三镇围得风雨不透,无数黑洞洞的炮口瞄准了敌人的阵地。

    林总用明码通电武-汉的守军,这篇电文很短,算是世界上最短劝降电文之一了:“降?趁早!”

    连标点到文字,一共五个字。本来陈-毅说写两字就行“趁早”,但林总认为如果只写这两个字很容易让守军感到迷惑,会花时间去思考什么趁早,是逃跑趁早?是开战趁早?还是自杀趁早?

    让对方如此纠结废脑子实在不是君子之道,于是电文上的文字就长了三分之一。

    实际上武-汉三镇的守军并不多,虽然这个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其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阎-锡山也好,张-学良也罢,他们都被红-军凌厉的攻势吓怕了,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南-京这个首都城市,如果将兵力分散在外围,等到外围失败后,南-京也就成了一个空壳壳,红-军随时可以攻进来将他们抓走。

    南-京是他们权力的象征,只要守住南-京,他们的权力就具有正当性,就能拥有大义上的名分,如果南-京丢失,就是再有实力也不过是地方政府,不过是地方军阀,根本没有权力指挥全国,没有能力向全国各地收税收钱。

    无论是朝代,大义都是很重要的,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如此,阎-锡山、张-学良自然要死守南-京,确保南-京的稳固了。

    因此等到林总下令炮兵万炮齐轰的时候,武-汉三镇的守军就开始土崩瓦解了,开始有部队争先恐后地投降,不少东北军、西北军干脆当起了带路党,主动要求充当先锋部队进攻武-汉内层阵地。

    林总、陈-毅、粟-裕领导的部队不得不提前原计划向前移动阵地,不断将炮兵阵地向前、向前移动。

    虽然林总不喜欢喜形于色,但他的动作还是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他的内心,以前很多行动都是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现在却随意多了,对部下的意见也实时采纳,现在常常听到的就是:“好!好!再上去一点!再靠近一点!俘虏?投降的官兵?你们处理就是,有用的你们就编入你们的部队,没有用的就遣散吧,他们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管他们。”

    对于有人担心那些遣散的俘虏再次加入东北军、西北军或者晋军,林总大度的挥挥手,说道:“好,更好,他们已经没有胆气跟我们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