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人员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三章 人员问题 (第2/3页)

间接的也受益。

    只要是柏油路铺到了竹板屯那边,铺设到福隆那边就是早晚的事情了,远比长青乡其他挨近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好得多。

    想致富,先修路,只要是路修好了,致富路上就已经卖出了第一步。

    董国忠和梁国富坚信,只要他们两个村子能够继续这样走下去,一定会成为江城市附近最富裕的村子。

    对于修路的这个事情,三井雅子一直也想不通。

    这些钱如果给予李忠信,那么,李忠信一下子就会成为有钱人,可是,这个孩子根本就不要她的钱,只收下了她从其他地方调运过来的家用电器和照相机。

    给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修路,这个孩子究竟图的是什么呢?

    三井雅子在带着晴子和姐姐返回RB的时候,给李忠信留下了邮信地址和电话,告诉李忠信要多和晴子联系。

    如果李忠信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钱,可以给直接给她打电话。

    不光如此,三井雅子还把三井集团在黑省方正那边投资,正建设友好小学和友好中学负责人的电话也留给了李忠信,她告诉李忠信,那个负责人叫做波多梨花,是她的亲信人员,和省里面负责投资的副省长关系很不错,如果需要用到官面的事情,李忠信只要打电话找到她,就能够轻松解决。

    转眼间进入了七月,李忠信获得了重生之后的第一个暑假,还没有等李忠信享受假期的快感,就被王波心急火燎地叫到了竹板屯。

    渔网不断增加,人员也不断在增加,到了六月末的时候,算上摘鱼的,忠信打鱼队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六十人,忠信打鱼队在竹板屯和福隆村这边火了起来。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工厂招聘,让原本超过六十个人的打鱼队伍一下子就少了一半,没有签订合约,负责打零工摘鱼的人,都放弃了摘鱼这个零活,纷纷选择进入工厂里面当起了临时工。

    中国的婚礼是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八十年代三转一响。

    在七十年代末期,物质基础开始有所好转以后,两性结合的基础开始由阶级成分(阶级成分是指根正苗红,黑五类、烈士家属等)转变成为物质条件,女青年结婚要求男方有城镇户口,要置办“三转一响”。

    这个时候的三转一响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是指收音机。

    在长青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